寫網文太難了 作品

第七百七十六章 出使樓蘭

  「松江以南,大興安嶺以東設立賀州,下轄肅慎郡,遼源郡,長白郡,沃沮郡,遼陽郡,饒樂郡六郡,總督由孔穿擔任,副總督由馮亭擔任。」

  「松江以北,北興安嶺以南設立松州,下轄松黑郡,安東郡,興安郡,海蘭郡,牡丹郡,黑水郡,極北郡,庫頁郡八郡。總督由薛公擔任,副總督由樂間擔任。具體細則會有相國跟你們說。」

  按照趙括原本的計劃,要等到統一中原之後再開發東北,到時候能夠抽出來人手,遼河平原也治理好了,再移民過去,花個一二十年時間,將其打造成趙國的糧倉。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如今既然打下來了,自然不可能放棄。

  吃進肚子裡的東西是不可能再吐出來的。

  東北本身就是豐饒之地,又靠近海洋,享有漁鹽之利,朝鮮半島更是三面環海,享有漁鹽之利的同時,還靠近齊國,完全可以依靠和齊國的商貿來完成初步的建設發展。

  當然,這些都需要時間來完成。

  而且不是一兩年能看到成效的,即便是最有能力的一批官員,也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初步的發展建設。

  「接下來這段時間就辛苦司道了。」趙括充滿歉意的看向魏齊,要說李牧把東北打下來的,最辛苦的不是李牧自己,也不是那些即將奔赴寒苦之地的官員,而是魏齊和魏齊帶領的建設團隊。

  他們連通往北海的官道還沒有規劃好,又要規劃建設貫穿朝鮮半島,加上聯通整個東北的官道。

  還全部都是苦寒之地,冬天那個大風颳啊刮的,活人根本沒法待。夏天那個太陽曬啊曬的,比中原好不到哪裡去,蚊子還多。

  只有秋天和春天勉強好一點,還短暫的要命。

  要是身體不好,真有可能死在路上。

  「臣不辛苦。」魏齊搖了搖頭,目光中帶有堅定,他現在也算是名滿天下的名士了,而且不是過去不好的名聲,是真真正正的好名聲。

  即便是很多一輩子沒有走出過縣城的平民,也聽說過魏齊的名字,知道趙國大部分的官道都是魏齊修的。

  商賈之人更是無比感激魏齊,正是有了魏齊,他們通商才如此的便

  利。

  這些年魏齊兢兢業業,絲毫不敢出錯,他不敢忘記,當年他走投無路的時候,是趙國收留了他,是趙國給了他一個機會。

  如果沒有趙國,他可能早就被范雎殺死了。

  魏齊對趙國和趙括始終存有一份感激,他努力將路建設好,不是為了追求什麼名聲,只是為了報答趙國。

  三天後,趙括來到軍營,為所有將士發放封賞,作為副將的司馬尚,也順利獲得了倫侯的爵位,只差一級就能夠得到封地。

  很快,趙國冊封六大郡公的消息傳遍整個天下。

  世人在驚歎的同時,心中也不由冒出小心思,李牧、藺相如能夠獲得封地,難道我就不行嗎?

  大家都是人,我難道天生就比別人差嗎?

  就算我得不到一個郡的封地,一個縣,一個鄉也是好的。

  天下有自知之明的只是少數,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承認自己不如別人,

  只是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沒有遇到真正的機會,只要到了趙國,自己定能一飛沖天。

  抱有這種想法來到趙國的不在少數,後來他們發展的怎麼樣沒有人知道。

  但是其他國家毫無疑問吃了個啞巴虧,除了平民流失之外,甚至不少官員掛印而去。

  齊王還寫信給趙括,說他不厚道。

  其餘各國更是敢怒不敢言。

  年底,御史觸龍告老還鄉,慄腹接替御史之職。

  自此,趙國撤除河套總督一職,河套各郡與趙國其他郡縣一樣,由朝廷直接管轄,不再設立總督。

  十二年,趙國為推動平州、賀州、松州發展,政策全面向三地傾斜,除了建設道路之外,還派出人手在沿海建立鹽場、漁場、海產品加工廠、造船廠、港口,推動和中原的貿易往來。

  由於兩地多山,山中多猛獸,經常下山禍害平民。趙括還命樂間、賈偃、馮亭三人率軍掃蕩大山,清理山中的野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