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網文太難了 作品

第兩百六十章 連開始都算不上

  所以從整體上看,趙國是最後一個變法的。

  這種情況下,趙國想要安安穩穩的變法,是絕對不可能的,其他各國不會坐看趙國順利完成變法。

  趙國唯一能選擇的,其實就只剩下最後一條道路,也就是有些歷史學家所說的‘古典軍事主義’。

  簡單來說,既然國家無法先改革體制再改革兵制,那就乾脆放棄改體制,把所有資源和技能點,都放到軍事上面。

  如此一來,國家便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強大起來,並且通過對外戰爭轉移矛盾。而且,通過戰爭勝利掠奪的資源,也能填補國家的虧空,以戰養戰,完成最終的改革目標。….這條路和秦國走的路差不多,不同的是,秦國是兩條腿走路的,實行的是‘耕戰’制,‘耕’尚且排在‘戰’前面。

  強大的農業為秦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只要不出現連續戰敗,即便敗一兩次也不會出現大問題。

  但趙國走路的只有一條腿,實行只是‘戰’,沒有‘耕。’

  這條路比秦國和其他各國的道路風險大太多太多,因為在對外戰爭過程當中,只要有一次大規模戰敗,國家財政就會出現大問題,接下來整個國家都會崩潰。

  走上這條路之後,趙國就必須要勝利,而且還要經常勝利,並且是速勝,時間拖長了都不行。

  所以趙武靈王接下來沒有做出和之前所有君主同樣的選擇:爭霸中原。而是敏銳的將目光放在北方,那裡的胡人很顯然比中原各國更加弱小,更適合作為趙國積累實力的臺階。

  之後的趙國如歷史上一樣,在北伐的過程中不斷崛起,甚至滅掉了被後世很多人稱為‘戰國第八強’的中山國。

  而趙國的軍事實力之強大,即便是齊國和楚國都不是對手。

  這時候,只要趙國再補上另一條腿:經濟。便能夠迅速蛻變成和秦國同一層次強國,凌駕於其他五國之上。

  但是,很顯然,趙國沒有這個機會。

  趙武靈王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壯年早逝,之後的趙惠文王和他爹比起來就差遠了。

  改革沒有真正完成,導致趙國後來只有軍事實力強大,其他方面和五國沒有什麼區別,甚至可能還略有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