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網文太難了 作品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下限永遠都沒有變

  “諾。”

  “還有這個,也要你們打造。”趙括又取出水車圖紙遞給趙鑄。

  這是他除了興修水利、鼓勵開墾荒地之外,絞盡腦汁才想出來的兩個提高生產力的辦法。

  至於堆肥啥的,常人都以為古代人不懂施肥,其實早在春秋時期,堆肥技術就已經推廣開了,《禮記·月令篇》記載“(夏季之月),土潤褥署,大雨時行,燒薙行水,利以殺草,如以熱湯,可以糞田疇,可以土美疆。”….《孟子》中也記載“糞其田而不足,則必取盈焉。”而歐洲,要等到十世紀之後,才開始研究施肥。

  並且戰國時期的農民已經意識到了害蟲的危害性,開始捕捉害蟲,《呂氏春秋》記載“蝗螟,農夫得而殺之,奚故?為其還稼也。”

  至於耕牛啥的春秋時期也已經推廣開了,晉國後期就給牛穿上了鼻環,《呂氏春秋》記載“使五尺豎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順也。”

  這裡的棬就是牛鼻環。

  牛有了鼻環,就算是五尺高的矮子都能拉動它。

  所以趙括能做的還真不多,畢竟他又不懂如何改良糧種。

  不過這個時期還真有專門研究種地的人,那就是農家!

  趙括已經派人去尋找了,暫時還沒有任何消息。

  “稟大王,水車的製作難度不大,但是運輸困難,想要推廣開,恐怕只能將技術下發到每個郡縣,讓他們自行打造。”趙鑄說道。

  這裡面就設計到技術保密的問題了,曲轅犁和水車雖然不像馬鞍和馬鐙一樣看一眼就能將技術剽竊過來。

  但是看一眼之後,只要再研究一下,將其製作出來不會有絲毫的難度。

  可以說,這種東西想保密就別拿出來,只要拿出來就別想保密。

  如果只在工坊打造,趙國還能隱瞞一段時間,如果下發到郡縣,可能隔幾天就會出現在六國國君的案頭。

  不過這玩意也和學習效率有關。

  比如說馬鞍和馬鐙,現在在秦國已經普及了,但是在其他國家,包括趙括親手將馬鞍和馬鐙送給他們的韓國和魏國,到現在還是沒有成建制的騎兵。

  這就是君主的差異。

  “那就下發吧。”趙括擺了擺手。

  這玩意他既然拿出來,就沒打算保密。

  “既然如此,那臣先將樣品打造出來,然後再交給大王查看,如果沒有問題再推廣。”趙鑄說道。

  “最近外面饑民不少,你們可以招一些人進來打下手,不過注意不要讓奸細混進來。”趙括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