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月下 作品

第 222 章 一家之主





“自衣冠南渡,圈山佔田後,南朝士族,宛如死水,”蕭衍每次看都要贊一下陛下,“只到陛下手中,便是眼瞎手殘者,也難以自持,願發憤而活,讓人感慨。”




比不上,比不上啊。




蕭君澤笑笑,他拿起另外的書信,這信是北朝皇帝元恪的親筆手書。




書信中內容並不多,意思就是西域西戎校尉府的烽燧,發現了幾l名自高昌入關的中原人,審問之下,發現他們是從拂林(東羅馬)回來的人,他們身上帶的除了來自西方的各種種子,還有來自波斯、拂林的使節。




這些人被扣押在敦煌,聽說他們的目的地,是南朝,如今他已經吩咐將這些人送往洛陽,不知國主有何見解。




蕭君澤看信的內容,就知道元恪這是在要好處,畢竟這些年,自己一直都在收集各種種子,改良品種,要把這些使節換回來,怕是得出一番錢財了。




好在元恪也是個懂事的,沒提要拿襄陽來換這種笑話。




他提筆寫信,讓送洛陽後,直接送襄陽,做為回報,他可以不對北朝入南朝的官鹽徵稅。




青州有最好的曬鹽海岸,這點收入,對於南朝來說不算多,但對北朝最近那糟糕的財政來說,卻是不小的一筆錢了。




蕭君澤也是忍不住感慨,這才兩年多的時間,元宏在位時,那還算能應付的財政就已經扛不住了,為了收買宗王人心,元恪平時對宗王大臣多有封賞,加上大興佛寺,朝廷已經向庶民加了兩次人頭錢了。




雖然眼前看著沒有大事,隨著加稅的行為越來越頻繁,很多過不下去的農戶,便會託身佛寺,去做僧尼。




僧尼不用交稅,他們的稅便會轉嫁到其它百姓身上,過不下去的百姓又會捨身去佛寺,造成惡性循環。




歷史上,等到元恪去世時,整個北魏有十分之一的人口都當了僧尼,還不得不讓宇文家來滅佛。




這王朝興衰,就是如此,北魏也是可惜,一連六代,都算是明君,偏偏在元恪這裡完蛋了。




人間興亡,總是難說啊。




他突然就又想到了賀歡。




他的本意,是等到北魏國力頹廢,內亂四起時,以襄陽之兵馬,先據北地,再滅南朝,從而一統天下。




目前看,賀歡是他手下里最有潛力的,斛律明月和崔曜,也是不錯的人物。




也不知等幾l年後,賀歡能不能成長到自己需要的程度,畢竟一統天下這種事,絕不只是說說而已,天時地利人和,自己不能將所有賭注都押在明月身上,若軍中胡人一家獨大,那樣不僅是對自己勢力的不負責任,對明月也沒有好處。




罷了,以後的事情,誰說得清呢?




蕭君澤笑了笑,提筆給賀歡寫了一封回信。




信裡,他告訴阿歡,錢這東西,不夠就再告訴我,急用就找崔曜,他會給的。




歡歡啊,你什麼都好,就是太憂愁了些,總是為一些小事擔心,真是,崔曜性情磊落,皎如君子,把襄陽打理的井井有條,哪有那麼小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