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月下 作品

第 212 章 一點點摩擦





魏知善失望之色溢於言表。




……




整個三月,建康城的修法大會開得越發火熱。




有些士族本來以為這會是朝廷舉行一場鴻門宴,派來的許多人物都是家中不那麼核心的成員,結果不乏有在會上表現傑出,被刺史郡守收入幕府,一朝登天的人物。




甚至那侗族冼氏因為願意獻上徐聞海南的朱崖州島,被國主看重,不但將她錄入“執行司”,還許她若是能在朱崖州設立郡治,便許嶺南夷人民籍,每年可推舉子弟入“五經館”、“歷陽書院”等地,或入朝為官,或學習匠作農耕之術,造福家鄉。




這事一出,連雲州五嶺夷人都心動了,但此時回大理招集大部已經來不及了,許多在建康的五嶺夷人急忙尋找周圍的同鄉,想要先把地方佔下。




……




“真是斯文掃地!”書院外的一處食舍中,數名錦衣華服的中年人看著樓下那對修法熱火朝天地討論,露出不屑之色。




“這就是至尊讓我等前來觀看的修法,”為首的中年人哂道,“如此一團亂麻,竟讓庶族賤民也參與的國事,這南朝以後又有何顏面,再稱中原正統。”




他們是北魏的使節,這次修法聲勢浩大,魏帝元恪在蕭君澤手下吃的虧過於多了,所以南朝早早派出了數十人的使節前來圍觀,想要借鑑一番。




但看了這麼半個多月,他們唯一的感覺,就是萬萬不能學習南朝!




孝文皇帝好不容易才學漢風,習漢俗,怎麼能再回到這如同草原會盟的局面來?




“那蕭衍還不許僧人食肉飲酒,”有人笑道,“我朝至尊,佛法精湛,如今正廣建佛寺,這斷酒肉來修行,是自己修行,哪能到處去管別家?”




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將這變法之事,說得一文不值。




突然有人道:“對了,清河王殿下呢?”




這次使臣中除了崔盧鄭王四家朱門子弟外,還有宗王元懌,他是皇帝的異母弟弟,但平時和彭城王元勰走得近,與他們只是保持禮儀,並不親近。




……




清河王元懌,此時這位十八歲的少年正在修法大會的會場下,拿著一張寫滿批註的宣傳紙,和幾名書生說話。




“咱們都是魏國來求學的士子又如何,我看過修法的條目了,沒人規定咱們魏人不能上去,”俊美少年叼著一根葦草,在紙上指指點點,“咱們可以上去要求也能入學,要求多給些入學的名額,最好能去當南國之主的學生!”




對面的幾名士子不住地擦汗,感覺壓力太大了:“可是,這些書院名額,南朝本地的人都打破頭想擠進去啊。”




“那又如何,該爭便要去爭!”元懌傲然道。




他其實更想去襄陽,但斛律明月和崔曜兩個傢伙心狠手辣,他去了說不得人就沒了。




能來這裡也好,他倒要看看,這修法大會,是不是真的如傳言所說的,對天下之人,一視同仁。




“不和你們說了,快輪到我了,”元懌伸長脖子左右張望了一下,“對了,你們到時仔細看著,要是有人拿鞋丟我,一定給我擋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