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月下 作品

第 148 章 久走夜路





“他們如今都那麼有研究精神了麼?”蕭君澤應了一聲,心裡卻是歡喜。




“對,”送行的斛律明月果斷道,“你當初在書院說過,如果事實與理論出了衝突,那一定是理論的問題。”




魏知善也在一邊點頭道:“當初我繪圖內腑圖時,還有醫生想讓我把圖畫成《黃帝內經》裡那樣,有六葉兩耳,共八葉,蓋於五臟之上,真是笑話,我剖過的屍體沒有一千,也有三百,肺是是兩葉還是八葉,用得著他們來告訴我?”




蕭君澤更滿意了:“存之真是吾的肱骨……阿曜和明月也是!”




幾人在院中又相互交代了一番,蕭君澤這才坐上馬車,和崔曜一起,前去洛陽。




魏貴妃獨自在自己馬車上,她最近得到了洛陽醫館的大量資料,要好好融會貫通一番。




……




一路北上,八月時,車駕到達洛陽。




按理,君澤是外放的封疆大吏,沒有皇帝宣昭,是不能回洛陽的,但這都是小問題,有元勰相助,走到半路上時,朝廷招他入洛的詔書就下來了。




這一路上,蕭君澤是真正見識是什麼是朱門酒肉臭,好在,並沒有到路有凍死骨的程度。




做為皇帝,元宏在道德上無可挑剔,除了時常上頭領兵南下之外,他在使用民力一事上十分慎重,但封建王朝,皇帝的仁德,能照耀到的底層,太少了。




各鄉族正在努力深耕,當初遷都向南,元宏給鮮卑八姓、帝族十姓都賞賜了足夠的田地,供他們繁衍生息。




這些土地大多在平城、關中、洛陽、河東等地,算是鮮卑的心腹之地。




如今離遷都已經快十年,新的一代人已經成長,便需要新資糧,以前,北魏對這些新生代的處理方式,便是征伐四方,以武德分高下。




於是,在一百餘年的時間裡,北魏漸漸統一了北方,北方除了高句麗國,不是被滅就是稱臣——如果不是遼西走廊如今的沼澤實在過不去,高句麗怕也是跑不掉的。




所以,北朝最大的對手,就是南朝,但南朝的體量,也不是北方一口就能吃下去的。




如今,沒有戰爭來轉移矛盾,這些矛盾便被堆積在國內,元宏有足夠威望時,自然會暫時蟄伏,可一旦元宏的控制力下降,便會一個又一個地冒出來。




其中第一個,便是宗族。




元魏宗族也是要繁衍生育的,朝廷已經沒有那麼大的蛋糕分出來了。




元宏想的解決辦法就是,把趁著把北魏改成華夏正統的時間,將自家的開國太祖從十四世祖、在平城建立代國的拓拔鬱律,改成了六代前




()的魏國開國皇帝拓拔珪。()




?本作者九州月下提醒您最全的《這書我不穿了!》盡在[],域名[(()




不得不說,這法子還挺有效果。




只是,拓拔鬱律那一輩下來的親戚,非常不悅就是了。




他們成了反對漢化的先鋒軍,這次與柔然同流合汙,也有他們的背後的影子。




所以,我這一齣戲到底應該怎麼演呢?




蕭君澤思考數息,最後決定從帝國最薄弱的環節入手。




元恪,就是你了!




等我……




“公子!”崔曜突然掀開車簾,“有人來接咱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