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月下 作品

第 126 章 忠臣與忠誠





水稻的嫩芽在一片小片棚屋裡密密麻麻地生長著。




它們被種在一片低矮的花房裡,一名年輕人赤腳蹲在棚屋裡,為稻田邊一棵小小的黃瓜秧苗除草,額頭見汗。




光芒透過頂棚的細碎玻璃框透射進來,這片小小的花棚,不到一畝地,卻密密麻麻種了十幾種植物。




農事官們每人分了一小片地,可以隨意在其中研究。




“這育苗之法,真是神技!”賈思勰看著只露出尖尖一角的秧苗,感嘆道,“就這短短月餘,便能搶出一季糧食,能利民無數矣。”




斛律明月在一邊沒有聽懂,忍不住道:“一塊苗而已,同樣在地裡,哪能多一季糧食?”




崔曜看了斛律明月一眼,用一種帶著優越感的語氣笑道:“明月你生於草原,自然不知其中道理,冬麥與稻穀,都是以種子播於田中,冬麥九月播,次年四五月收穫,稻穀三月播種,九月收穫,這兩種穀物時間重疊,一塊田裡,種了麥,便種不了稻。”




“不錯,”賈思勰興奮道,“如今,用育秧之法,將秧苗先在小塊苗床中密植,待得麥作收割,再將秧苗移入田中,就能在九月收穫,隨即搶種小麥,便能於一塊田中,收兩季糧!且此法不止能用在稻秧之中,其它瓜果菜疏,只要安排得當,皆能省下不少時日,尤其是陰山燕山之地,如能用好,將是萬民之幸!”




斛律明月道:“這麼多秧苗,一根根插,豈不累死?”




賈思勰認真道:“將軍有所不知,農人不怕勞累,只怕青黃不接,無糧可食。”




斛律明月於是閉嘴。




蕭君澤沉默了一下,突然小聲道:“那個,這稻子,是早稻啊,兩個月便能收穫,你要是不及時插秧,它們會死的。”




賈思勰大驚:“還有這事?”




蕭君澤有些無奈地揉了揉額頭:“是啊,許琛沒有給你說過嗎?這是占城稻,在交州之南的占城谷地,一年能種三季。”




賈思勰被驚呆了,下一秒,他幾乎是跳了起來:“上官啊,此事您怎麼不早說?不行,我得快些準備水田,安排插秧!”




看人走了,蕭君澤也帶著手下出了那低矮悶熱的花房,回到自己的官邸。




這群手下在城外的官道上等著迎接他時,聽說他去路邊的花房巡視,便都跟了過來。




宅邸中,青蚨遞上茶水




(),崔太守開始彙報這些天的工作。




那片耗資巨大的小棚屋,是蕭君澤專門為農事官們在冬天的時間也不要浪費,在去洛陽時吩咐青蚨為他們修築的。




沒想到此屋一出,年輕的賈思勰等人頓時驚為天人,為爭奪土地面積上演了一番全武行,聽說最後還驚動了魏知善魏大夫,在經過魏大夫的醫治後,這些農事官們便和氣許多,言談間最多陰陽怪氣、口吐芬芳一番,再沒有相互物理攻擊的事件發生。




崔曜因此大受啟發,於是給襄陽城的典獄提議,將囚犯放到魏大夫那裡服役,效果拔群,最近襄陽周圍的案件都少了好多。




這半年來,襄陽城的產業工坊產量穩固提升,府庫的糧食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許多,在夏糧收穫之前,還需要再修築幾個新糧倉。




“阿曜真是幹吏!”




蕭君澤十分滿意,誇獎道。




“都是您教的好。”




崔曜有些靦腆地笑了笑,“最難的事情,都是您解決的,我只是做一些查漏補缺、維持現狀的小事,若連這都做不好,也無顏再當這郡守了。”




這不是他自謙,而是治理一地,無非是財與勢,襄陽又不缺錢,又不缺人,還有斛律明月這些嫡系掌軍之人,這樣都治理不好,那他肯定是廢物沒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