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月下 作品

第 92 章 我可是明君





在外邊,他當然也不喊阿舅了。




謝川淼點頭:“這是小事,但茗茶之物,荊州、揚州皆不缺,怕是難以賣起價啊。”




蕭君澤笑道:“此事容易,只要阿淼你做些詩詞,再吹些喜茶之風,必能將此物帶火。”




說罷,便拿出一些細茶,給他講了打篩、點茶之法——這些他本來不太瞭解,不過先前網上颳起一波點茶風,什麼用茶沫做畫之類的法子,他當然不知道很細節的東西,但就憑知道的這些步驟,就有足夠的麻煩勁了。




謝川淼聽得眼眸明亮,不由撫掌笑道:“君澤此計妙矣!”




麻煩?




不不不,這叫名士之風,他都可以想象,自己若真是帶起這樣的風氣,必然會很快刮到南朝的上上下下。




名士需要的就是這種閒極了多給自己找事的麻煩勁,這種攀比之風,才是門閥們最需要的。




甚至於他都能想到,只要自己最推崇“襄陽茶”,那朝中上下必然會爭相購買此上品。




唯一的問題是……




“只是君澤,你這想法雖妙,我卻需要一些時日,”謝川淼有些慚愧道,“我沒有族兄謝朓那般才華,縱然是喜茶,也需要很長時日,才能將名聲打響……”




蕭君澤微笑道:“不就是寫些詩文麼……”




他在腦子裡飛快思考著:“我給你幾首,嗯……當晝暑氣盛,鳥雀靜不飛。念君高梧陰,復解山中衣。數片遠雲度,曾不蔽炎暉。淹留膳茶粥,共我飯蕨薇。敝廬既不遠,日暮徐徐歸。這詩如何?”




謝川淼驚呆了,什麼叫如何啊,這詩完全寫出了一個隱士高人的豁達不拘,用來帶貨簡直神了,尤其是。




“不是我寫的,是在古書看到的,”蕭君澤隨口解釋,“真的。”




“足夠了,”謝川淼深吸了一口氣,“有此詩才,想要出名,足夠了。”




蕭君澤驚訝道:“一首就夠了?”




謝川淼心中一動,謹慎道:“雖少,也能用,但若多些,自然更好。”




蕭君澤便給了兩首還記得的詩詞,其中詩只記得兩首,詞一首,不過那詞是東坡居士的“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雖然不是他最有名的,也是茶道詞中頂峰了。




謝川淼哪聽過這樣的頂峰,雖然覺得平仄韻律有些欠缺,但其中的才華實在




()是比這江水還要綿延,




一時間人都痴了,




反覆揣摩,最後卻是聽哭了:“休對故人思故國……澤兒啊,這些年真是辛苦你了。”




不是,這詞明明積極向上,你怎麼就亂聯想呢?




蕭君澤在心中暗暗對東坡居士唸了幾句抱歉,反正您的明月幾時有、大江東去我不碰,稍微用您不怎麼出名的一首也只是工作需要。




謝川淼何等震驚不提。




蕭君澤又帶他去巡視了其它幾處茶園。




雍州水患叢生,耕地大多聚集在安陸縣以北,如果是種粟米、小麥,被水一衝,便算完蛋,而若是茶樹,偶爾被水淹過,雖會受損,卻還是能活著。




所以,許琛先前以私鹽和布帛購入茶葉後,雍州的許多鄉豪,便主動將一些不方便耕作的土地和山坡,用來種下茶園——因為許琛已經給下次年的定金了。




看到規模加起來怕是有數百頃的茶園,謝川淼深感自己時間緊任務重。




但還是保證,等君澤回到南朝之日,倒將這些詩的署名歸還澄清於他。




蕭君澤表示大可不必。




他建立茶園,是為了對抗南朝那遠勝過北朝的莊園經濟——北朝有三長制,均田制,土地兼併不嚴重,南朝就不一樣了,江南盤踞了三百年的世族門閥,已經是一個個獨立的經濟王國,比如陳郡謝氏雖然已經衰落,卻依然有家資鉅萬,東吳會稽郡的田園十餘所,果園五處,還有數十座山頭的竹林菜圃,家中織工、鐵匠、牛羊、木工等奴僕數百,自給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