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髦郭責 作品

第152章 太子


                 太極殿內,曹髦嚴肅的坐在上位,面前擺放著諸多的奏表,可他的眼神卻有些渙散。

  他的注意力並不在面前這些奏表之上。

  他的內心慌亂到了極點。

  自從熬走了司馬師之後,曹髦已經有很久都不曾如此懼怕過了。

  大殿內空無一人,外頭偶爾傳來腳步聲,那是換崗的侍衛黃門。

  曹髦只覺得思緒有些混亂,拿起了面前的奏表,又看了幾眼。

  這是毌丘儉所送來的戰報。

  毌丘儉將軍自從上次在江面上正面擊敗了吳國水軍之後,就開始全力發展水軍,為攻陷建業而做好準備。

  他在淮南設立了非常龐大的造船廠,重金召集了很多優秀的造船匠,其中有些人甚至從吳國那邊弄來的。

  吳國的航海事業發展的是真的很不錯。

  這都是孫大帝的功勞。

  當時公孫淵派人到吳國獻馬,孫大帝不顧群臣的反對,很是開心的冊封公孫淵為燕王,同時派出萬人攜帶金銀珠寶等護送公孫淵使者坐船回遼東。

  結果這些人到達遼東後,主使就被砍頭送給了曹魏,其餘人則是被用來充實當地人口,錢財充公。

  當部分人逃離之後,正好來到了高句麗,因此就與他們取得了外交聯繫。

  黃龍二年,孫大帝又派衛溫和諸葛直率甲士一萬人出海尋找仙山,尋求「長生不老」的仙藥。

  這些人最後登陸夷洲,得到數千人返回。

  再往後,孫大帝心血來潮,派遣朱應和康泰率領艦隊前往「南宣國化」,他們的目的是如今的東南亞地區,據記載,這兩個人曾到達了近百餘國,並且將他們的風土人情記錄下來,在達到扶南國的時候,朱應等人海見到了「天竺」使者,跟他們詢問「天竺」的情況。

  在航海和造船方面,吳國對其餘兩國還是遙遙領先的,但是吳國技術高超,並不代表魏國的就弱。

  魏國也有多次的出海記錄,尤其是到了後期,雙方的技術差距已經不是那麼的大,雙方對船隻的要求都不同,吳人痴迷樓船,五樓船,船隻越大越好,能搭乘的甲士越多越好,造就了一艘又一艘龐然大物。

  這些龐然大物就如後世那般各自有名號,如飛雲號,蓋海號,這些都是五樓船,能搭載三千甲士!

  比尋常的樓船要厲害太多。

  說是海上堡壘,龐然大物,那是一點都不誇張。

  而曹魏不是很看重船隻的承載力和高大,他們更在意航行速度,敏捷,以及堅固性。

  主要是將太多人弄到一艘船上,不太好,著火後容易出大事

  總之,兩國水軍走向了不同的方向,而毌丘儉為了能擊敗吳國,這些年裡也是操心水軍的大事,如今,魏國終於也有了大型的樓船艦隊,而最高大的五樓船,大魏也有了一艘。

  毌丘儉親自提名,其名字簡單了當,就叫破賊號,伐寇號。

  這跟東吳那幾艘具有美感的樓船名號比起來,還真的是簡單直接,曹髦都懷疑,倘若毌丘儉麾下再多幾艘五樓船,保不準就得開始叫誅孫號,伏吳號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