瓏韻 作品

第 180 章

有邊實在,軍學院的事自然無需雲舒操心。




而呂將軍也依令去挑水軍了,雲舒想著水軍的人很快就能就位,那所用的船自然也得準備上。




這造船的事,就得先問問工部了。




工部尚書表示,此前工部造的船,竇丞只帶走了一部分,剩下的那部分還在工部下設的舟楫署裡。而這個舟楫署就設在洛水邊,船也在水裡停著。




雲舒聞言,當即道:“你帶路,隨本王去看看。”




既然有現成的船隻,那自然更好。




雲舒剛準備動身去舟楫署,就收到消息,西州來人了。




來的不是別人,正是一直在西州搞研究的墨明塵。而墨明塵此次來京都,也是因為雲舒之前給他傳消息,讓他來幫忙造船。




墨明塵也不是一個人來的,他將自己的學生以及十多名墨家人一起帶來了京都,除此之外,還將自己的實驗室及手裡的各種半成品,只要能帶得動的,全數搬來了京都。




甚至在經過長安時,將留在長安的卡車車隊以及墨明豐也一起帶來了京都。




這拉風的一路,也讓百姓們看到了什麼叫卡車。




墨明塵這麼快地趕來,自然讓雲舒高興。他當即招呼對方,與自己一起去舟楫署,看看那裡的戰船該如何改造。




只是當他看到舟楫署裡那些所謂的戰船時,臉都黑了。




他有些不敢置信,“這就是咱們的戰船?”




舟楫署令趕緊上前道:“殿下,這些船足有六丈,已經不小啦。即便竇將……,哦不,竇賊的那些船也不過才七八丈,並不比咱們的這些戰船大多少。”




竇丞走的時候是挑了大船走的,所以剩下的這些船普遍比較小。




話雖是這般說,但對於見慣了大型輪船的雲舒來說,這些只能算是中小型漁船,跟他以為的戰船相比,實在差得太多了。




他皺眉道:“這樣的一艘船可以配備多少人?”




工部尚書也看出來自家殿下看不太上這些船,小心翼翼答道:“由於還需要備上糧草,所以這樣的一艘船,大約配備一百一十多人,其中兵士七八十人,划槳手四十多人。”




這麼說來,一艘船也就只能配備八十名水軍。




舟楫署令以為太子殿下不懂,解釋道:“戰船以速度和靈活度優先,這才有奇襲的效果,作戰時也更容易調轉船頭,配合作戰。”




工部尚書點頭道:“水軍用的戰船,向來都是這些。”




雲舒倒不覺得工部尚書他們會誆騙自己,但是這樣小型的戰船隻適合河道作戰,若是到了海上就有些不夠看了。




若要裝備上雲舒要的武器,那就更不行了。




“你們這裡就沒有大型船隻嗎?”




舟楫署令頓了一下,有些為難道:“有倒是有一艘大船,但那艘並不是戰船,而且還只建了一半。”




經舟楫署令一說,工部尚書也想起來了。









陛下前些年想要乘船出巡江南,令舟楫署造一艘長達一十丈的樓船。後來江南一帶戰亂,出巡一事也就這麼耽擱了下來。




戶部那邊說國庫空虛,需要用銀子的地方太多,既然陛下不去江南了,那這樓船便不用急著造。




雖然舟楫署已經將樓船造了一半,但沒有了戶部的銀子,這造船一事便只能就這麼算了。”




雲舒一聽一十丈的船,頓時來了精神,“那船在何處?”




工部尚書也看向舟楫署令,舟楫署令沒想到殿下還真的要那船,頓時低頭道:“就在舟楫署內,不過那樓船隻建了一層,而且已經放置了三年,怕是不能用……”




雲舒當即道:“帶本王去看看。”




這艘半廢棄的樓船,被人用各種布遮蓋著。等到布揭開,就露出了它的真面目。




只見它長約一十丈,寬約五丈有餘,船艙高度也有近三丈,這還不包括桅杆的高度。




而舟楫署令說的只建了一層,也不是指船艙,而是說的甲板之上,只建了一層。




按照正常的樓船來說,甲板之上需要建三到五層,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樓船。




只是樓船雖然高度高、載客多,但也正是因為此,它們在遇到風浪時,也更容易側翻。這也是四五層的樓船隻適合在風平浪靜的河道里緩慢航行的原因之一。




如今這沒建好的樓船剛好滿足了雲舒的要求。




他轉而問墨明塵:“這船可以嗎?”




墨明塵的身邊還跟著熟悉船隻構造的墨家人,幾人一起仔細察看了這艘樓船的狀況,最後道:“可以改。”




工部尚書和舟楫署令一頭霧水,不明白要改什麼。




還是墨明塵解釋道:“殿下讓我等將這艘樓船改造成艦船。”




工部尚書更懵了,“何為艦船?”




墨明塵掏出炭筆在紙上塗塗畫畫,最後道:“以蒸汽機為動力驅動的艦船,配備上武器,可以在大河及海上作戰。”




舟楫署令建了一輩子船,還從未聽過蒸汽動力,他詫異道:“不需要船帆和划槳手了嗎?還有,何為蒸汽機?”




墨明塵已經畫好了示意圖,笑著道:“桅杆和船帆可以保留,順風時可以節省燃料。至於划槳手那就不用了,所以這裡需要改造。”




舟楫署令伸頭過去看,他雖然看懂了構造圖,但是對於那個蒸汽機還是一無所知。




倒是墨家另外幾人道:“這個蒸汽機跟火車上用的蒸汽機原理一樣。”




舟楫署令雖然對火車有所耳聞,但他一直待在京都,未曾親眼見過,自然對那個神乎其神的火車為何能夠跑起來一無所知。




而因為京都也建了鋼鐵廠,且京都也要往長安修鐵路,工部尚書知道的倒是比舟楫署令多一些。




只是他仍舊有些驚訝,“火車上用的東西,也能用到船上嗎?”




雲舒笑著道:“殊途同歸,這東西也不止用在車船上,任何需要動力的地方,都可以改造。”




工部尚書和舟楫署令若有所思,他們好似已經落後太多了。()




而云舒見墨明塵已經與墨家幾人商議好,最後道:舟楫署配合墨院長他們將這艘艦船改造好,另外甲板上留下放置火炮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