瓏韻 作品

第 174 章

五更的更聲剛響,清風園內就已經有了動靜。




秦嬤嬤一邊給自家主子梳髮(),一邊道:今日的交流會要到巳時才正式開始?[((),這才剛寅時,還有二個時辰呢,公主您要不再多睡會兒?”




大長公主閉著眼睛端坐著,聲音裡卻沒有絲毫的睏倦,“這叫本宮如何睡得著。園子裡都佈置上了嗎?”




秦嬤嬤趕緊道:“子時剛過便開始了。”




交流會要在清風園舉辦,但清風園內除了幾株臘梅外,便再無景緻可賞。於是大長公主便令人將冬日裡的枯枝上,紮上各色布頭做的小花,至少讓園子裡熱鬧起來,不至於太過冷清。




而這交流會在清風園辦,還是大長公主主動求來的。




此前的學子交流會都在十四公主的芙蓉園舉辦,而十四公主的駙馬,便是國子監祭酒衛興懷的嫡孫,也是二年前的探花。




衛興懷被捕入獄後,十四公主的駙馬也受到了牽連。




十四公主本就對太子殿下不滿,如今駙馬又被撤了官職滿頭官司,她一氣之下便不願再將園子借出。




大長公主聽到消息,當天就去找了太子殿下,表示她的清風園雖不如芙蓉園景緻好,但若太子看得起清風園願意承辦此次學子交流會,並且交流會的一切庶務花費均由公主府負責。




大長公主雖是承安帝的姐姐,但畢竟不是一母同胞,關係自小也就一般,更別提大長公主出嫁多年,嫁的還是一名武將。




如今老侯爺過世多年,公主膝下只有一子,雖降封承襲了爵位,但為人木訥不善經營,一輩子都只能呆在清水衙門,當一個無甚實權的伯爵,日後的情景可想而知。




好在她的孫兒孫女還算爭氣,一個繼承了老侯爺的才學,一個繼承了老侯爺的武藝。這本是極好的事,一個投身軍中,一個憑藉才學相貌嫁個好人家,也算都有個好的歸處。




只是兩人彷彿生錯了性別,孫女一身武藝不輸男兒,哪個男子都看不上。孫兒雖才學上佳,卻對為官無甚興趣,更是看透了官場,一心撲在各種小玩意上。




大長公主頭疼之際,也不得不為自己的孫兒孫女做些打算。




秦嬤嬤暗地嘆口氣,今日各地才子聚集,那麼多人總能有一個入得了小小姐的眼吧。




而且今日太子殿下會親臨,到時少爺也能在殿下面前露露臉,至少有個展示的機會,也不枉費公主的一番苦心。




-




雖說學子交流會是巳時正式開始,但辰時剛過,便陸續有學子結伴前往。




大家都想著難得各地學子齊聚,自然要早些到,好結交一番,於是一群人便在清風園外遇上了。




既然遇上,自然要好一番介紹。以至於前一波還未介紹完,後一波便來了,少不得又得再介紹一遍。




清風園外一時熱鬧非凡。




而清風園外早有僕從等候,見門口學子越聚越多,他們趕緊上前,邀請大家先入園。這些僕從訓練有素,無論對




()面的學子衣著如何,均熱情接待,同時將對方帶來的文章放在信封中封好口。




有人不解其意,侍從貼心解釋道:




“諸位的文章,小人會先送至批閱室妥善放好,免得遺失。待各書院的先生們到了後,會隨機抽取文章進行批閱。




巳時後的交流會上,先生們還會將好文章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待到散會後,批閱好的文章,會發到各位手中,請大家放心。”




學子們一聽這相當於閱卷,頓時不再擔心,將自己的姓名籍貫寫好後,紛紛交給侍從。




待他們入內,還在討論著。




“這大長公主府的侍從,可比十四公主府的侍從好說話多了,上次我去十四公主府參加交流會,門房那眼珠子都長在頭頂上,我問句話,他都只哼哼兩聲。我花了錢去,還受了一肚子氣。”




“十四公主可是皇后所出,自然不是其他公主可以比的。”




“要知道十四公主的芙蓉園,當初可是大長公主的。十四公主及笄時,陛下將這芙蓉園收回,賜給了十四公主,算是十四公主及笄禮的一部分。”




“這,這麼大手筆啊。這麼一說,我倒是想起來,太子殿下行十五,與十四公主同歲,殿下去往西州之前,應當已經成年,我怎麼好似沒聽人說起過太子殿下的冠禮如何?”




其他人聞言,一言難盡地看著那人。




那人一臉莫名,“怎麼了,我說的哪裡不對嗎?”




有人小聲道:“雖然那時太子殿下已經成年,但是陛下並未為其舉辦冠禮。”




“什麼?沒辦?這可是人生大事,怎會沒辦呢?”




這事他們如何敢說啊。




幾人漸行漸遠,並未留意到一牆之隔的雲舒他們。




雖然時間尚早,但云舒已經陪著李老太傅過來了,身邊還有作陪的大長公主,以及隨雲舒一起來的蕭謹行。




等到對方聽不到聲音後,李老太傅才嘆息道:“老臣倒也忘了殿下並未舉行冠禮了。”




雲舒倒是不在意。




雖然在古人看來,冠禮與及笄禮是男女一生中的大事,但對於雲舒來說,不過一個有些特殊的生日罷了。




況且他也收到了成年禮物,至於其他無關緊要的人送的並非出自真心的禮物,有沒有也無甚差別。




他側頭看了眼身旁的蕭謹行,露出兩人才懂的笑,隨後道:




“貧寒之家,整日裡所思所想不過一頓溫飽,哪有心思想什麼冠禮,能在當日吃上一頓麵條便滿足了。與百姓相比,本王有何不滿足的。況且百姓尚未解決溫飽,本王有何理由鋪張浪費。”




李老太傅聞言,鄭重朝雲舒行了一禮,道:“殿下一心為民,是百姓之福。”




他雖一直呆在家中,但也聽說了夏王降了百姓賦稅,並將西州農具的製作方法教給了工部的事。有了這些農具,百姓們就可以耕種更多的地,種的地越多,那糧食自然就更多了。




甚至京都小報上,還登




了幾篇關於化肥為何物的報道,說是西州的糧食,用了化肥之後,產量提高了好幾成。




如今李老太傅每日最為關心的,便是京都小報今日有沒有發新的。甚至於對他來說,京都小報上的內容,比今日這什麼學子交流會更讓他感興趣。




李老太傅一邊與雲舒一起往批閱室走,一邊問道:“殿下,您說這京都小報今日怎麼沒有發新的?”




雲舒不動聲色道:“不清楚,或許在忙吧。”




李老太傅見雲舒並不直接承認京都小報出自他手,於是又道:“殿下,您說這化肥真的有用嗎?老臣聽說京郊好似要開一個,什麼化肥廠,也不知道消息是真是假。”




雲舒自然知曉李老太傅是在打探消息,但他既然讓京都小報將化肥一事做了報道,自然就是打算借其推廣的。




化肥是個好東西,但是對於未曾見過的京都百姓來說,定會觀望一陣。只是種地不同於其他,若是要等化肥發揮作用得到認可,那就得等到下一季了。這中間一耽擱,便是一年的時間。




於是因貪官汙吏一事,讓百姓們分外信任的京都小報,就成了最好的信息傳播工具。




等百姓們接受了化肥,剛好化肥廠也開業了,並不耽擱春種。




“枳句來巢,空穴來風。既然李老聽到了風聲,想來此事並不是毫無根據。”




李老太傅可不相信,這西州的化肥和化肥廠跟雲舒沒有一點關係。如今聽到雲舒承認了的確有化肥廠,他便安心了。




看來今年的糧食,有保障了。




幾人還未走兩步,就聽到門外傳來喧譁聲。




大長公主正要令人去查看,生怕是有什麼不開眼的,在今日鬧事,讓她一番心血白費。




但李老太傅卻道:“殿下,外邊這麼熱鬧,不如我們也去瞧瞧?”




雲舒知道自己偏科嚴重,根本批閱不了學子們的文章,這才找來了李老太傅來,希望對方能夠把把關。




只是沒想到李老太傅一生做學問,臨到老了,卻對那些花團錦簇的文章沒了什麼興趣,更是玩心甚重,什麼熱鬧都愛往前湊。




左右批閱室裡的那些先生們水平也不差,批閱學子們的文章足夠,於是雲舒點頭道:“那便去看看。”




幾人剛到門口,便知道眾人為何驚叫了。




此次來清風園的學子,大多是步行過來的,也有一部分坐了馬車,但是出行如此奇怪的,簡直就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