瓏韻 作品

第 162 章





-




御史臺的人正忙得焦頭爛額,刑部尚書和大理寺卿也帶著人忙得團團轉。一下子就查處了八名貪官,牽扯還不少,他們全都忙得腳不沾地。




正在他們提審人的時候,有人過來送東西,說是夏王殿下的,嚇得他們一個激靈,以為殿下又給他們分派了什麼任務。




當看到裡面與小報上所報道內容一致的罪證時,三人對視一眼,異口同聲道:“這……?”




前腳小報登出來,後腳夏王殿下就送來了證據。




莫非這京都小報,就是夏王殿下的?




三人捏著這些證據,震驚不已。




若這小報就是殿下的,而據殿下所說,這小報還不止一份。那豈不是殿下手裡已經掌握了整個京都,哦不,或許是整個大雍的貪官證據了?




而讓他們調查,只是為了過個明路?




三人聚頭,下定決心道:“這事萬不可洩露出去。”




如今他們率先上了殿下的船,自然要一心為殿下辦事,將其他人甩在身後,日後殿下更進一位的時候,他們也可以跟著水漲船高。




他們沒辦法如跟隨殿下的人一般雪中送炭,如今做個錦上添花的花,也是可以的。




三司加快速度辦案的同時,一直關注著雲舒動向的京中官員,發現雲舒在第二日去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有人小聲嘀咕道:“即便是拜訪朝臣,但按理來說,也應當先去拜訪蕭相吧?怎會去拜訪已經退了的李老太傅?”




李老太傅本人也有這樣的疑惑。他顫著身子,一副風一吹就倒的架勢,對著雲舒行禮道:




“不知殿下大駕光臨,有失遠迎,還請殿下恕罪。”




雲舒對著著老頭,就隨意多了。他順著老太傅的手勢,去了上座,隨後掀了掀眼皮,道:




“前些日子老太傅跟著本王的時候,可不是現在這樣。”




李老太傅被點破也沒有絲毫窘迫,甚至笑著道:“老夫年紀大了,身子自是一日不如一日,昨日與今日尚有不同,更別說前些日子與今日了。”




雲舒發現他的嘴皮子,在李老太傅的面前,根本不夠看。這老頭耍起賴皮來,他根本沒轍,索性他也不再兜圈子,直接道:




“國子監祭酒的事,想必老太傅也聽說了。本王答應各地學子們,會重新舉辦學子交流會。”




()李老太傅當即誇讚道:“殿下仁厚,實乃學子們之福,我大雍之福。()”




本王今日來,是想請老太傅幫個忙。∷()∷[()”




李老太傅自從從長安回來,便一直裝病扮弱,為的就是避開雲舒,此刻如何能應下。




他剛要拒絕,雲舒便不冷不熱道:“你老之前將本王的事,宣揚得人盡皆知,本王可還沒追究。”




李老太傅拒絕的話,頓時在嘴裡轉了個彎,隨後笑得越發和藹可親,“不知殿下需要老夫做些什麼?”




“本王想請老太傅主持十日後的學子交流會,為學子們看看文章。”




李老太傅歷經三朝,在文人中的聲望不一般。由他主持,足可以消除此前國子監收費輔導的負面影響。




而十日後,那些被關的學子們也都已經放出來,過完新年了。




李老太傅想了下,覺得這事倒也不難,於是答道:“老夫定不負殿下所望。”




雲舒滿意了,同時道:“那日,西州的學子也會前來,老太傅在長安的時候對西州傳入的那些格物學很是感興趣,到時學子交流會的時候,還請老太傅多多操心。”




邊實已經帶著數名老師與學生在前來京都的路上了。




如今各地學子云集京都,且雲舒已經拉了一波好感,正是推進格物學的時候。按之前傳來的消息,邊實他們應當是可以趕上交流會的。




邊實雖然也做過太傅,但畢竟此前被流放到了沙州,如若貿然帶著學生們參加,即便有云舒的名頭在,文人們可能也並不會買賬。




李老太傅聽到此,也明白了夏王殿下來找他的真實目的。




他做教育多年,自然知曉雲舒大力推行格物學對傳統儒學的衝擊有多大。西州那個地界,沒什麼文人,百姓們也沒有什麼見識,推行起來倒是順暢,只是到了京都,形勢可就不一樣了。




李老太傅頓時就後悔剛剛的草率了。




他樂意看到夏王的創新,年輕人嘛,敢想敢做,沒什麼不好的。




但同時他又分外愛惜自己的羽毛,害怕晚節不保。




雲舒哪裡會給這個老狐狸反悔的機會。




“老太傅是三朝老臣,眼光自然不是他人可以比擬的。您老覺得這格物學,當不當學?”




李老太傅沉默半晌,雲舒也並未著急,他視線一掃,看到李老太傅用來看書的眼鏡上,出聲道:“老太傅平日裡也用眼鏡看書?”




“老臣老眼昏花,不借助這眼鏡,書上的字是一個也看不清了。”




李老太傅說著頓了一下,道:“據說這老花鏡也是來自西州?”




雲舒笑著道:“本王也不瞞老太傅。這眼鏡便是本王令人做出來的,而且眼鏡的原理,西州學院的格物課上都有學。




不僅是老花鏡,還有不少文人學子用的近視眼鏡。




如今大雍學子至少有三層,眼睛視物模糊,而格物一學,便可以解決他們的問題。”




李老太傅聞言更沉默了。




()雲舒再接再厲道:“那些卡車,您老也看到了,火車您雖然沒見到,想必也聽長安的一些人說起過。




老太傅,這個天下正在因為格物學而改變。若有更多人學習,則會加快這種改變。”




李老太傅沉默半晌,最終嘆口氣道:“不是格物學改變了天下,是殿下您改變了這天下。”




雲舒聞言一愣,很快便又笑了笑。李老太傅這般說,便是答應為他推行格物學了。




而除了找李老太傅為格物學保駕護航外,雲舒還讓丁嘉禾那邊,在出了第二道貪腐小報之後,準備第三份關於西州的小報,為西州的學子們造勢。




印刷廠在有了活字印刷之後,不論是印報還是印書,都快了許多。




目前的小報是貼錢在做,丁嘉禾作為大總管,自然不能一直做虧本生意,所以他令人收集了不少當代文人的詩文,並買斷了出版權,令人將這些詩文編訂成冊,再大量印刷。




一時之間,京都書局裡出現了很多新出版的書籍。




為了銷售這些書,丁嘉禾更是聽從雲舒的意見,在小報上開闢了一塊廣告位,為這些詩集做宣傳。




如此一來,即便是不逛書局的人,也知道了這些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