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4章 賞黃金千兩

  金銀也是一樣的,嶺南外貿興盛,本就有以金銀交易的傳統,跟胡商金銀交易也更方便。

  嶺南的金銀礦開的多采的多,嶺南地方官府自然抽解的多,和買的也多,而通過海貿也能獲取不少。

  溫彥博皺了皺眉,

  蕭瑀比他資歷老的多,這蕭大炮有時能懟死人,

  “看來嶺南地方留存的稅賦太多了,”溫彥博道,“尤其是這市舶關稅、礦稅、博買、官營的收入,這些我認為還按三分制度,給嶺南留下兩分,這是不合理的。”

  “兩稅正稅可以三分,兩分留存府州,但其餘的,應當做為中央稅收,全部上繳中央,或是起碼上繳一半。”

  蕭瑀看著溫彥博,卻是毫不留情的直言,“朝廷任何制度,都是經過反覆研究才制訂的,沒有朝令夕改的道理,何況三分稅制定下後,各道上繳和留存比例都還是比較合理的,

  地方上要用錢的地方也多,如果把錢都上繳朝廷,到時朝廷也還是要再下撥,一來二去的更麻煩,純粹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反而讓地方束手束腳什麼也做不了,”

  “嶺南留餘的財稅有富餘,那是他們開源節流打理的好,也確實是藉助海貿、開礦賺了不少,但這也是他們的本事,

  嶺南養那麼多兵,府兵、戍兵、鎮兵就有近八萬,還有團結、弓手等,嶺南這幾年一直在打仗,

  可武懷玉沒有向朝廷要一文錢,每年還向朝廷如實上繳了三分之一的稅賦,還經常有額外的進貢,

  這是他的本事。

  就說這一千八百兩黃金吧,我也瞭解過了,去年嶺南並省州縣,從九十八州併到了四十九州,一下子省並了幾十州,精簡了大批官吏,節省了很多開支。

  

  甚至通過鎮壓獠蠻叛亂,以繳獲補上了打仗、養兵開支,甚至還有富餘,”

  蕭瑀直接瞪著溫彥博問,“嶺南本是偏遠蠻荒,可武懷玉鎮守嶺南,卻還能不要朝廷一點錢糧的撥給支援,反而還能如數上繳稅賦,自己按制留存的稅賦,能夠有富餘,

  那是他們的本事,

  人家能開源,又能節流,把個嶺南經營的紅紅火火,

  你們細翻翻賬本,中原腹心之地的河南道、淮南道都連續兩年虧空倒欠,又上繳了多少稅賦錢糧?

  還有河西、隴右,上繳了多少?山南、劍南、還有江南東西道,更別提黔中道了,

  武懷玉在嶺南做的好,難道還有錯了?

  現在看他們攢了點錢,就要伸手,那其它各道是不是也要更改稅賦上繳比例?”

  溫彥博被蕭大炮噴的啞口無言,

  不說連續兩年遭大水災的河南、淮南、河北三道這兩年稅賦上繳不足,朝廷還得往裡面搭錢,

  就是河東關中劍南等地,上繳的也不多。

  原因也不復雜,這些地方富庶不假但人口也多,朝廷這幾年往這些地方投入修河修路、維修水利的錢糧也多,

  反倒是嶺南道,看似瞎折騰,但人家確實折騰出浪花來了。

  溫彥博可以酸溜溜的說武懷玉是借了海貿的風,是沾了嶺南多礦的光,甚至可以說武懷玉是搶了獠蠻的積蓄,甚至掠賣獠蠻為奴發了戰爭財,

  可不管怎麼說,事實就是嶺南道這幾年很搶眼,

  人家不僅能夠自給自足,不僅能夠年年越繳越多的稅賦,人家自己嶺南發展的也越來越快。

  武懷玉這個時候還能上貢一千八百兩黃金,那是規定稅賦之外的。

  嶺南完全可以不拿這筆錢出來,但現在拿出來了,你不僅沒讚賞,反而還想把人家小金庫都給抄了,

  這就太過份了。

  蕭瑀都看不下去,

  左僕射房玄齡也開口道,“稅制不可輕動,要動也得是謀定後動,全國一般棋,哪能單獨針對某地,”

  中書令馬周更是直言不諱,“更不能針對某人,宰相肚裡能撐船,沒有器量如何為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