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微服私訪


                 第592章微服私訪

  從常寧宮上香回來,皇帝特意帶著太子去武懷玉新置的莊子。

  潏水從終南山出來,到塬北那邊,三十餘里的潏河兩岸,便是遍佈長安貴族別業的樊川了。

  不過當地的老百姓,卻更喜歡叫這裡蛤蟆灘,因為到了夏季的夜裡,種植稻子的樊川稻田裡,蛤蟆叫聲便會響天動地,連兩邊塬上都能聽到。

  裴寂在此的一處優雅別業,還有一千畝稻田,如今也已經更名換契,成了武懷玉名下所有。

  塬上麥子已經是一片金黃,但塬下三十里樊川的稻穗雖然也已經沉甸甸,可卻還泛著綠色。

  潏河的水並不深,河也不寬,除了秋季連陰暴雨發洪水的時候這條河變的危險洶湧外,其餘的時候都很溫婉的靜靜流淌著。

  在唐以前,潏河是出終南山在少陵塬與神禾塬之間穿行三十餘里後,經韋曲、杜曲,北繞漢長安城入渭水的,不過如今已經在神禾塬北面與滈河入交河匯入灃水。

  “潏河大堤護著兩岸稻田,隋亂後年久失修,國初河堤曾被山洪沖垮過,先前懷玉為度支使時,還特撥錢修葺長安八水,就維修了三十里潏河堤,去年秋連陰大雨發洪水,潏河下游大堤都穩住了,”李世民看著潏河大堤下的潏河水,很滿意的對承乾道。

  沿著潏河,長堤兩側不僅都加高加固,還栽種了許多楊樹、柳樹,靜靜流淌的潏河畔,還有小片的蘆葦,滿眼的綠色,河堤還成了通行的大路。

  大堤兩岸,成片的稻田,這可是長安人眼中的小江南。

  老漢一家人挺多,四個兒女,夫妻兩人,加上娶進門的兒媳婦,還有兩個孫子孫女,整整九人。

  後人念及聞太師忠勤王事,哀其愍烈,在絕龍嶺下挖成窯洞,修建太師洞,洞內供奉聞仲太師,四時祭祀,

  這些人挺讓鄭老漢羨慕的,但也只能說人家運氣好趕上了。

  就算分,那也是先分給官吏、禁軍們,怎麼也輪不到我們的。”

  皇帝讓隨侍大隊侍衛們留在後面,僅帶部份隨從便衣微服,打算私訪下民情,他還特意告訴太子,“為君王者,不可高高在上,必須得深入民間,體察民情,瞭解百姓生活疾苦,這樣才能成為聖明之君,

  要是大隊侍衛前簇後擁,又哪還能見的到真正的民情。”

  倒不如給貴族們做佃戶,乾脆連戶籍都不入,也就免了那些租調正役,雖說鄉里也還會有些攤派是逃不掉的,起碼大頭不用拿了。

  隋末國初那些年,好些良民課戶為了逃役避賦,甚至都直接砍傷自己手腳,以此避役逃賦,現在上下兩村裡,還有不少這樣的手腳殘疾的人,稱為福手福足,當年要不是自斷手足,去了遼東,或是被徵入軍中去鎮壓流民,只怕早就沒了。

  十分簡陋的飯菜,但他們卻吃的很快。

  李世民拿起個玉米窩窩啃起來,很乾很糙,承乾也拿起個吃了幾口,卻噎的難以下嚥,

  懷玉給他舀了點煮紅薯粥裡的湯水遞給他,承乾趕緊猛喝幾口,這才把那粗糙的窩頭順下去。

  “哪有地可分啊,地都在那些名門貴族手裡呢,就算改朝換代,有些貴族官員沒落倒下了,但也有新貴起來,這地也不過是從這貴族換那貴族手裡,就如現在這千畝莊子,不也是從裴相公換到武相公名下嗎,朝廷難道還會把這麼寶貴的地拿來分給我們?

  這是哪,這是長安,這是樊川,這裡多好,就算做佃戶,那也是天子腳下,突厥人再厲害,也頂多兵臨渭河,可沒有越過渭河,打到咱樊川來。”

  “老叔你貴姓?”

  除非萬不得已,還真沒多少人願意去邊疆移民,現在朝廷也主要是招募靠近邊地的一些窮困百姓,或是一些原來的奴隸、部曲放免後,將他們遷移邊地,又或是招募一些光棍漢等去屯田墾荒,並不強制他們落戶的,頂多相當於去墾荒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