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觀自在

  僧人趕去後房,果然三十匹絹在床上。

  慧如雖然早已圓寂多年,但江湖上一直還流傳他這個故事,甚至有傳說他是去地府給閻王講經七日,回來時被地獄之火燙傷了腳底,疼的流眼淚,閻王賠了他三十匹絹。

  反正這種東西,武懷玉是一點都不會信的。

  炒作,全是炒全。

  宣律師身邊一直跟著個黑乎乎的青年,坊間都說這就是南天王子,但武懷玉覺得他更像是來自中南半島上的南蠻子,有可能是交趾來的,也可能是林邑來的,甚至可能是馬來半島來的,

  或許是某個部落酋長之子,也有可能是某個什麼小蠻國王子,但說南天王子,那就扯蛋了。

  隨便幾句,送發走了宣律師,武懷玉回到民部的度支使衙,這是民部劃了一部份辦公場地,度支使下的二十四案,官吏們皆在此辦公。

  懷玉叫來康婆。

  這位檢校員外郎,如今是二十四案中商稅案的副貳,主管的就是商稅。

  唐開國以來,商稅有名無實,基本上沒有商稅,現在武懷玉主管財政,工商稅收肯定得恢復。

  商稅主要的稅種就是關稅、市稅、住稅和車船稅等,商稅屬於間接稅,沒有固定稅額、徵收對象不明確、標準也比較模糊,如今主要不是要先制訂出統一的標準,然後各地逐步推行。

  康婆做為以前的鉅商,由他來協助管理商稅案,負責商稅的徵收標準等制訂,還是比較用人得宜的。

  這傢伙也比較賣力。

  聽到懷玉傳喚,立馬趕來。

  一身雜綾的綠袍,倒是很不起眼的。

  要不是太胖,他現在這身,可能還真跟京司諸衙裡那些下層小京官一樣不起眼。

  “相公喚我,有何吩咐。”

  “康員外,這裡可還習慣?”

  “有相公關照,大家對屬下很好。”

  “龍田寺你可知道?”

  康婆回答道,“貞觀元年,陛下為太上皇立龍田寺,於南山大和宮舊宅置龍田寺,以法琳為寺主。”

  “太和宮是武德八年所建,造於終南山,乃太上皇當年所建避暑行宮,去年太上皇身體抱恙,陛下特舍太和宮為寺祈福,立龍田寺,撥地十頃供養,命法琳主持。”

  龍田寺是由避暑行宮改成,規模倒不是大,僧人也不多。

  “你帶人去一趟龍田寺,把情況調查清楚,等過幾日法琳案結,到時朝廷就要廢龍田寺。”

  龍田寺將改名翠微宮,仍為天子行宮。

  而龍田寺的僧人,將安排去香積寺。

  “香積寺不是淨土宗的寺廟嗎?”

  武懷玉微微一笑,“得有變革。”

  其實在隋開皇年間,信行禪師和邕禪師他們入京傳道,弘揚三階教的時候,開始是在真寂寺,後來改名化度寺。

  此後信三階教的僧眾漸多。

  三階教於是開啟了一個很特別的模式,他們當時在隋朝皇帝和朝廷的支持下,在長安許多寺廟裡建立三階別院。

  信三階的僧人獨在一院,後來隨著他們勢力興起,甚至有些寺直接整個被三階教都吞了,另外一些也都把別院跟本寺用圍牆隔開。

  到唐初,有些寺取消了三階別院,但仍有四十餘寺裡有三階別院。

  只不過三階僧跟別派僧人是完全分開。

  武懷玉打算藉此機會,把三階教的獨立性打破,先把龍田寺廢了,僧人安排到新建的香積寺,但不再設三階別院,而是直接跟香積寺的淨土宗僧人一起修行。

  其它有三階別院的寺廟,也拆掉圍牆隔擋,取消別院,讓他們同寺修行。

  也不強迫他們不修三階,仍有修行自由,但跟其它教派的,以後得一起同寺居住修行,甚至接受住持、首座等執事的統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