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鬥米二三錢

  “玉米、土豆、紅薯呢,畝產能達到多少,就正常情況下種?”

  同樣的地,水肥不同,產量肯定也不同的,大田種植肯定跟試驗種植不同。

  “陛下,臣以今年收的這玉米預計,大田裡畝產當起碼有一百八十斤一畝,一畝當比小麥能多收三四十斤,但比高粱和穀子可能要少三四十斤。

  而種紅薯,一畝則當能產一千五百斤左右,不過紅薯水份大,要是曬乾就沒多少了,如果加工成紅薯粉,一千斤大約能出二百斤粉,一千五百斤則能出三百斤粉左右。”

  “土豆的畝產要比紅薯的低,大約畝產千斤左右。”

  懷玉說的這些是麥地谷地的種植產量,要是放到乾旱缺水的塬上、山區,產量肯定也相應的會降低。

  可哪怕山裡、旱地只有三分之一產量,那豈不也能畝產百斤紅薯粉?

  “一畝紅薯能產一千五百斤,出紅薯粉三百斤?”李世民對這個產量很驚訝,那不是相當於兩倍於麥子,比穀子都能多出七八十斤來一畝。

  大唐的糧食畝產都不高,一是水利設施不足,其次就是缺肥,甚至缺牛少馬耕地不深。

  要是放後世,水稻畝產千斤稀鬆平常的事,一些高產稻田甚至能畝產近兩千斤雜交稻,就算是麥子,畝產六七百斤,甚至八九百斤也都很正常。

  紅薯、土豆,畝產更能達到五六千斤。

  但在大唐不行,最好的水澆良田,精耕細作,還要補足肥,產量也很難超過三石一畝的單季。

  三石一畝基本上成了天花頂,絕大多數是畝產一石左右。

  甚至這田還得經常是輪作、休耕。

  缺肥,地力不足,且灌溉不足。

  許多大唐自耕農,一家人要種上百畝地,這放在後世,沒機械是不敢想象的,但放這時代,不多種點,收成根本不夠維持生活,廣種薄收,粗耕粗種。

  長安諸衙門裡,太僕寺權力不算大,但官吏們活的很滋潤,最關鍵就是太僕寺養有很多馬,他們有很多馬糞,每年這些馬糞賣出去,都是一大筆收益,靠著這馬糞的福利,太僕寺就過的比別的衙門滋潤。

  唐人也不是不懂的用肥,只是這年代,肥太少,根本不夠。

  “武家這院裡溫室,你們司農寺派官吏等過來守著,好好幫武懷玉照顧伺弄,也好好記錄、學習種植之法。”李世民當場做出指示。

  “還有朕的御苑溫室,還有你們司農寺的園圃,也都趕緊種上這些玉米土豆紅薯,好好培育種子,也多教導一些農夫把頭,等明春,要種上更多。”

  李世民都幻想起以後大唐的貧苦百姓,都能天天有紅薯土豆玉米餅子窩頭吃,再不用捱餓的盛世景象了。

  “到時天下溫飽,不再饑荒,鬥米二三錢,也是有可能的!”李世民興奮的揮舞著手臂,讓天下人都溫飽,那不就是太平盛世嗎?

  “武士稜、武懷玉,你們帶人在朕的麗正殿院裡也建一個小溫室,種上這些玉米土豆紅薯,還有那些什麼西紅杮豆角這些,朕想以後空閒之時,也能伺弄伺弄這些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