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一摞借條

  甚至有些人家,可以預見的是到期後是償還不了的,到時可能只能變賣田地了,但手裡頭那一點土地,沒誰願意輕易的變賣,只能拖一時是一時。

  好多農民破產,甚至典妻賣兒,往往也是因為這猶豫,沒能及時的處置債務,最終被利息拖垮。

  前廳。

  老武拿出一個盒子,裡面裝著一摞借據,還有收的地契、房契,甚至是賣身為奴的私契。

  看著這些,老武也不禁感慨,多少個家庭破敗啊。

  “這次龍橋堡和隔壁幾個村子的地,收了二百三十畝,”老武把地契交給柳氏,“老婆子你收好。”

  剩下的都是借據,這次借出去不少糧食和錢絹。

  其實懷玉那裡也有不少借據,比這還多,都是千金堂那邊員工借的,有的員工還帶親戚來借。

  懷玉給員工們借糧是秋借春還,半年期,借一還二。但借給外人,則是借一還三。

  如今糧食寶貴,青黃不接,不是員工們的親戚,懷玉都還不會借,借也是限量的。

  千金堂如今生意興隆,盈利豐厚,西市的分號也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中,甚至都計劃往洛陽開設分號了。

  鄣縣鹽井寨的產業也很有潛力。

  懷玉看著這些借條,對唐代的金融債務有了更深層的理解,他畢竟第一份差事就是三原縣捉錢令史,在軍器監、神機營,也拿到大筆的公廨錢。

  這年頭,金融行業是完全依託在朝廷官府、權貴官員,以及那些寺廟名下,其利息之高讓人驚訝,百姓債務之累也是讓人感嘆。

  可以說放貸真是這年頭最賺錢的買賣了,不過入行門檻較高,沒有過硬的關係也是幹不了的。

  懷玉想著,要不乾脆自己也開家當鋪算了。

  這年頭當鋪一般叫質鋪,或是長生庫,最初就是源於南北朝佛寺。

  唐代官衙有公廨錢、捉錢令史放貸,寺廟有長生庫抵押放貸,甚至金銀鋪、糧鋪等也搞金融借貸業務,金銀鋪一般還經營諸名替客戶保管儲藏貴金錢財的服務,相當於銀行保險櫃,存錢沒利息還得交保管費。

  那些大寺、大商號,甚至能對重要客戶提供一些諸如長安存、洛陽取這樣的異地通匯的業務。

  懷玉覺得大家都來找武家借貸,倒不如直接開家質庫經營,反正他現在手頭也確實有些餘錢,總不能扔地窖里長黴,或是存別人家還給別人家交保管費吧?

  自己拿來放貸,不也是能錢生錢麼,關鍵是這質鋪還特別賺錢啊,他現在也是開國縣子,也不用擔心被別人殺豬吞併了。

  這個想法跟老武和懷義一提,老武倒是有點猶豫,總覺得這種生意不好做,他還是覺得有錢就買田置地買奴買牛馬穩妥,懷義則向來是不太研究這些事的。

  “你再好好考慮一下,如果想好了就去做。”老武最終還是表態支持了。

  “一會,賓王就要跟媒人來提親了,都準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