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玉武士恪 作品

第64章 地主家也沒餘糧

  因此一年下來,其實還能餘下三百四十來石糧,這是未脫殼原糧,

  不過侯三一家五口的口糧也是要武家承擔,一個丁男日食兩升,丁女一升半,中男一升,老小更小些,侯三家兩丁三小,一天得五升,粟谷去殼後其實也僅有三升多點小米,一天兩頓還得搭配些蔬菜,真正要吃飽,其實一天得五升米。

  可就算一天五升谷,一月也起碼一石五,一年也得十八石。

  武家自己還有九口人,還沒加上懷玉。

  “咱家去年一年口糧,不算侯三一家,是小麥八石、粟七石、豆七石、青麥三石、糜六石三鬥、胡麻七鬥,”老武后面又加了一句,“養馬餵牛的糧食還沒算。”

  一個壯丁其實一年就能食粟谷十二石,折米七石二。一個五口之家真要放開吃,要三十多石。

  老武家九口人,五大四小,一年才三十多石糧,可知平時非常節儉的。

  吃用要六十多石,但養馬更耗糧,武家是禁軍,有戰馬,這玩意可不全是吃草,一匹戰馬吃的小麥燕麥黑豆等這些糧食,超過五個丁男。

  家裡養的牛、騾,也不全是吃草的,特別是農忙季節也得吃精糧細料。

  老武給懷玉掰著指頭算,去年家裡有兩匹馬,一頭騾子還有三頭牛,羊豬不算,就那馬騾牛六頭,一年就得消耗極大,好在去年他還在禁軍為旅帥,馬料有補貼,另有俸祿。

  養的牛騾除了給自種家地,也還能出租賺點回來。

  總之別看好像三百畝地糧食不收,但開支也大,朝廷年年打仗,官員們也經常要捐祿停俸,地方州縣也不時有加徵攤派。

  這麼算下來,一年能剩個百來石糧食就不錯了,而這糧食也不是真能存下來,雖然農村自給自足,可針線鍋碗農具哪個不要錢,都是賣糧換錢。

  好在家裡還有四十畝桑田,還有些棗樹,養蠶絲織不僅基本可以解決一家穿蓋,還能有些剩餘出售補貼家用。

  總之,老武家要不是還有份官員俸祿加職田租子補貼,其實還沒現在這麼好呢,就那三百畝地,更不是年年風調雨順,不論是打仗出征,還是說乾旱、早霜、洪澇都會影響收成。

  前幾年嫁了三個女兒,嫁妝也是好大一筆,這幾年又要給兒子攢娉禮,給小女兒攢嫁妝。

  地主家也沒啥餘糧。

  “阿耶,那這次夏收的租子收上來,糧食一點都不要賣掉,我這裡還有些錢,還可以再到鄉里收購一些存起來。”

  “突厥人真要打進來了?”老武敏感的問。

  “極有可能,早點存糧更安全些,其實最好是能讓小妹也跟著一起去長安,三郎和大姐、兩外甥女都去長安後,小妹一人在家也沒伴,萬一突厥人真打過來,長安也更安全,到時全家搬去長安,也更輕鬆些。”

  老武面色凝重,“突厥狼崽子真要打到渭北來,咱們囤糧只怕也守不住。”

  “耶,我倒有個囤糧的法子,把糧做成守山糧。”

  守山糧其實就是一種防飢防匪的存糧之法,把糧食蒸熟搗爛成糊,塗在牆上或是做成磚砌起來,等他自然乾透,越久越硬,不蛀不爛。真要是遇上饑荒兵災,鑿下一塊就能煮成一大鍋糊糊,或是直接幹吃,拿水泡著吃都行,十分扛餓耐飢。

  最重要的是這種守山糧,很易隱藏,不易被饑民或是強盜發現搶奪,還易儲存。

  如果把蘿蔔煮爛,和蒸糧的糯米做成,效果更好。

  相比起直接存在糧倉裡,或是挖個地窯藏糧要好的多,糧食那麼佔地想在家裡埋藏不被發覺可不易。

  “等糧收上來,部份做成糧磚壘成牆隱藏在窯洞裡,大部份可以直接運到長安城裡存起來,長安城堅,突厥人來了也肯定攻不進去。”

  老武想了想,“都聽你的。”

  “要不阿爺阿孃乾脆也跟我們去長安暫住,這邊交給侯三武成他們兩家人看管,地裡莊稼可以請村上佃戶幫照看,到時收穫後分些糧給他們便是。”

  老武捨不得離家,“突厥狼崽子未必能打進關中來,真要來了我們再來長安暫避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