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396 日本和尚


                 “誰是光道?”洪濤進屋之後先接過海軍參謀部的相關報告翻看,許久之後才說話。

  “愚僧法號自知,俗名光道。此乃座下弟子,法號一總,俗名信二。”

  兩個男人自打皇帝進屋就一頭杵在了地板上,足足等了兩盞茶時間,不聲不動如雕像般。聽到詢問才活過來,不過只有一個垂頭回答,另一個依舊保持著頭點地的姿勢。

  “你是和誰學習的大明官話?”兩個日本和尚的來歷海軍參謀部並沒完全搞清楚,他們是海軍戰艦去琉球例行巡航時被當地官員推薦上船的,身份背景的介紹都很簡單,皆來自平戶興正寺。

  不過洪濤從光道的口音裡聽出點問題,他不光會說漢話而且是官話,雖然腔調很生硬但發音挺標準。在明朝除了走仕途之路的,很少有人會刻意學習官話,日本和尚就更稀奇了。

  “愚僧自幼被寺裡收養,主持結交了一位張姓上國奇士,諱大石,乃愚僧恩師。”光道回答的很流利,不像是信口雌黃。

  “……”誰是張大石洪濤沒追問,平戶位於九州,長崎的北部,是個港口,古代日本與中國、朝鮮的海上交流、貿易,多由此港進出。

  由於交流頻繁,平戶港歷來是中國僑民在日本的聚集地,很多商人甚至把家也安在了當地。到了明朝中後期,經營海上走私貿易的明朝人乾脆就在平戶落地生根了,比如鄭芝龍。

  被稱為國姓爺的鄭成功,其實是個中日混血,他母親就來自平戶藩的大戶人家。所以在平戶港出現個會說官話的人,也不能說完全不可能。

  “那你二人又為何輾轉琉球,自薦通譯?”從口音上挑不出毛病,洪濤又開始找其它異常,比如動機。要知道在日本當和尚,一點不比當個低級武士差多少。

  尤其是有頭有臉的和尚,那是可以和天皇對話的存在。光道說他是被興正寺主持收養的,肯定比一般和尚地位高,將來說不定還能繼承主持的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