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283 這人是帥才!


                 “嗯,一攻一守都佔了……還有第三派呢?”說實話,洪濤雖然欽點了好幾位官員進入內閣和六部,卻根本不瞭解這些官員的性格和能力,僅僅是靠後世從歷史書裡看到的隻言片語做出的判斷。

  王象乾、王在晉、熊廷弼、孫承宗皆如此,只有王家楨是從殿試裡親自選拔出來的。噯,不對,說了半天好像漏了個人,兵部武選司郎中孫承宗。這麼大的事兒他做為兵部重要部門負責人,不應該沒意見。

  “孫郎中更有意思,他想當牆頭草,既不攻也不守,結果兩邊都不落好,成了孤家寡人。為此還單獨上了奏本,奴婢也帶來了。”

  如果孫承宗不是皇帝欽點的進士王安就要笑出聲了,想兩邊都不得罪,還想向皇帝表現,這也太貪得無厭了,合算好事兒都是你的了!

  孫承宗的奏本很厚,差不多寫了一兩千字,主題並不侷限於此次該不該出關參戰,而是歷數了遼東地區北虜和建虜的一貫表現,再根據這些做出判斷。

  建議杜松的山海關守軍先按兵不動,嚴密關注北虜與建虜的戰況。如果雙方打得旗鼓相當,那就坐山觀虎鬥別插手。要是有一方顯出了劣勢,馬上出兵援助。

  為什麼要這麼幹呢?孫承宗也做出了詳細解釋。他說遼東地區的北虜和建虜生活方式相似,以前明軍駐紮在其中間,由於文化和生活習慣差異屬於兩邊不討好。

  但現在明軍走了,北虜和建虜都要搶佔地盤,必然會發生衝突,可不管誰贏了對大明都不是好事。最好的結局就是讓他們兩家誰都無法佔據絕對上風,來回來去多爭幾年,才符合大明朝廷的利益。

  “唉,我大明終於算是出了個明白人,不容易啊。擬旨,擢兵部武選司郎中孫承宗代朕巡撫山海關,進南京兵部侍郎、右僉都御史,掌兵事!在他赴任之前安排入宮,朕要當面叮囑。”

  洪濤越看越認真,忍不住拿起毛筆桿叼在了嘴裡。沒辦法,雖然是魂穿,可前世的一些生活習慣依舊不離不棄跟隨。每當要認真思考一件事時,總是不由自主的想叼根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