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142 太貴用不起


                 “去掉藥壺,發射藥改由絲綢包裹,做成圓筒狀,比銃管略細,射擊速度應該還能更快一些。”看著這支仿自19世紀中葉的前裝燧發米尼步槍,洪濤並不覺得太高興。

  它還有諸多無法徹底克服的缺陷,比如射擊頻率比較低,熟練士兵也只能做到一分鐘三四發的樣子,且燧發機構容易受氣候影響,太潮溼和雨天基本就廢了。

  自己不是槍械大師,能做的僅僅是儘量提出改善意見,略微彌補一下缺陷。想徹底改進還要等化學作坊把硝酸銀底火搞出來,換成後裝撞針擊發才成。

  “……用絲綢包裹……如此一來耗費頗大,邊軍怕是耗費不起!”趙士禎聞言一愣,腦海裡迅速把皇帝的意見過了一遍,然後就是深深的歎服。

  沒轍,身體上的碾壓還能依靠計謀對抗,可智慧一旦被碾壓就真的毫無翻身可能了。之前自己也在提高射速方面想過無數種辦法,但沒有一樣能奏效,皇帝很隨意的一句話就把問題基本解決了。

  搞技術的人有個通病,無法百分百接受別人的指點,哪怕完全正確,也會不由自主的想找出點缺陷,以便讓自己顯得不那麼笨。趙士禎此時就陷入了深深的自卑和濃濃的嫉妒情緒之中,脫口而出就是一條反對意見。

  “朕何時說過要把此物用於邊軍了?就算朕想,此銃的產量也不夠,每年區區幾百支遠水解不了近渴啊。若是被敵人奪去,還要給邊軍帶來更多麻煩。這支銃管短些的有何特別之處?”

  這個問題提得很尖銳,成本,作戰成本。無論古代還是現代,大規模戰爭的第一要素就是後勤,包括錢糧人口和武器製造能力。以明朝目前的財政狀況,確實無力支付如此高昂的費用。

  但洪濤並沒打算把這些先進的火槍裝備給邊軍使用,他們缺的不是武器而是待遇、信心、訓練和希望。

  當兵的看不到出路,又得不到充足糧餉補充,再沒有合格的訓練,拿著啥武器也是烏合之眾,靠人多勢眾欺負小部落可以,遇到勢均力敵馬上一鬨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