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084 意外收穫


                 很明顯,皇室在通過這種手段再次強調了當初的條件,哪一派支持他就能得到更多好處,哪一派不支持則被打壓。

  面對這種情況各派官員內部就產生了矛盾,有人覺得皇帝做的不地道,必須抵制,還得大家聯合起來抵制。看看皇帝敢不敢把大部分官員全都貶黜,光靠泰州學派一家能不能撐起偌大的帝國。

  有人則覺得在這個問題上和皇帝死頂牛沒意義,反正削藩也不是壞事,每年能為國家省下大量錢財,不管從哪方面講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最終還是後一種意見佔了上風,或者說捨得為了不太重要的事情放棄手中權力的官員數量不多。於是各派別官員通過各種途徑,紛紛表示支持皇帝的做法。

  這時不得不說東林黨人的行動速度,最初他們也和浙黨一樣站在觀望的位置,可是一旦內部形成了統一意見,立馬就能全軍壓上。

  不光態度來了個大轉變,還在實際行動上給予了最大力度的支持。那聲勢造的,一夜之間,彷彿誰不同意皇帝的舉措誰就是大明帝國的罪人。

  反觀浙黨這邊就有點拖拖拉拉了,想下注還怕輸,又不肯離開賭桌,結果拖來拖去成了最晚表態的一批。本著投入大獲利多的原則,洪濤絲毫沒因為沈一貫是內閣首輔就網開一面,大筆一揮,分贓完畢。

  至於說沈一貫為啥要辭職,這就不是皇帝的意思了,而是浙黨內部對領頭人的失望。再加上其他派系落井下石,找出一堆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彈劾,要來個破鼓萬人捶。

  到此時沈一貫不辭職也不成了,弄個太子太保致仕回家總比被人搞下去再頂著罪名一無所有、名聲狼藉強多了。

  這可是洪濤之前沒料想到的,對於沈一貫這個人他不討厭也不喜歡,互相利用居多,留下不膈應不礙事,走了更好。

  但平白無故多出個內閣首輔的位置就是意外驚喜了,沒啥派系傾向的朱賡自然是首選,70多歲的人了,身體又不太好,指不定哪天就得鞠躬盡瘁。啥有才能沒才能的,在內閣首輔位置上當個過渡角色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