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當宋 作品

第二百九十章民智大開的利與弊

  每日淨掃又如何,書不蒙塵,書中的先賢智慧卻早已蒙塵多時!只有被人學到的知識才是知識,否則便是天大的笑話!

  時代變遷,滄海桑田,斗轉之間百年以逝,便是這些書中的智慧得以世人,又有多少不會被時代所拋棄?有多少還能歷久彌新,先生怕是比我知曉的更清楚些!”

  葉安說的口渴,端起茶壺對嘴一飲而盡,長嘆一聲道:“先生說葉安的家學怪異,沒錯,葉安的家學就是如此,以雜家為學,提倡的便是民智全開,消除目不識丁之人。

  因為我家先輩認為,識字的農夫一定比不識字的要更能種出好的莊稼,因為他們會思考,會琢磨,會把經驗傳承下去,甚至會給別人提供幫助。

  同樣識字的販夫走卒會更聰明,明白更多商賈之道上的道理,抓住商機,貨通南北,讓貨物流通起來,如此一來自己賺了大錢,也能讓國朝繁榮起來,商賈繁榮了,國朝也就繁榮,國朝繁榮稅收豈不就更多了?

  有人說天下財富皆有定數,不在農,便在商,商賈無有生產而農人辛勞卻被榨取,豈知商賈的辛勞同樣不弱於農?

  額…………跑題了,但意思很清楚,農人有知識可以提高糧食產量,商賈有知識可以賺更多的錢,可以幫國家流通貨物,甚至可以從外朝賺錢貼補國家,這些都需要文化的引到,都需要對百姓進行教化。

  教化的不光是儒學上的禮法,不光是仁義禮智信這些做人的道德,還有智慧,讀書人自己感悟出來的智慧,讀書人運用智慧實踐出來的經驗!這些才是富國強兵的所在,才是改變國力的所在!”

  隨著葉安的話,斗大的汗珠從孫奭的額頭滴落,作為傳統的儒家學者,他沒想過這些,即便是想過要教化萬民,可也沒想過讓所有人都開智,讓所有人都明理。

  但葉安的話卻是從另一方面給他帶來衝擊和震撼,他可以幻想那個時代,幻想人人都讀書,人人都明理的時代。

  若是農人都懂得《齊民要術》會如何?若是商賈都看過《貨殖列傳》會如何?

  孫奭不敢往下去想,但他心中同樣浮出了一個巨大的疑問:“以你說說,天下豈不大亂?朝廷還如何去管理,商賈,百姓都聰明瞭,開智了,想要反對朝廷一些不合時宜之策又該如何?”

  果然回到了原點,孫奭以及所有的士大夫和統治階級的想法都是一樣的,他們擔心自己的統治被動搖,因為在傳統儒學中一直認為百姓不需要有過多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