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兵日記 作品

第104章只能走


                 二月初七,表弟終於入土為安,關於廟號與諡號的爭論也塵埃落定。

  廟號和諡號不同,諡號是對大人物一生功過的評價,廟號則只針對皇帝,最初只有在位時間長且有作為的皇帝才能有廟號。比如兩漢二十九帝(正史承認的是二十四個),獲得廟號的只有七個,含金量超高。

  漢代後廟號就爛大街了,變成所有皇帝都有廟號,但也是自周書諡法中取字,用作評價帝王功過的標準,至於諡號則幾經變動,玄宗皇帝閒著沒事,將帝王諡號統一定為七個字作為標準。(唐宋時還算要臉,選字基本公正,越往後越濫,到清努爾哈赤,諡號有足足二十五個字,就是找了一堆好字硬堆)

  老李廟號是憲宗,這是上諡,博聞多能曰憲,賞善罰惡曰憲,文武可法曰憲,創制垂法曰憲。

  這是文臣對老李功勞的認可,但憲字解釋中隱隱有用權謀和刑法過甚的解釋,可以理解為對他晚年殺戮的譴責,總得來說還算公正。

  表弟在位三年半,朝堂清平,天下大定,收復故土,朝野祥寧,文治武功皆有建樹,更難得的是他在位期間竟沒有下一道懲罰批評臣子的詔書,沒有一道增加賦稅的政令,大興土木這些更是無從談起,雖然即位初瘋玩了一陣,但那都不算什麼,默契忽視掉便可。

  廟號的爭論主要是孝,仁和宣,這三個字都是準一流上諡,特別是孝和仁,接近儒家對帝王的最高評價,若是在位時間能長些,肯定就是一等美諡的爭論。

  有爭論並不奇怪,主要是表弟這皇帝做的有些奇葩,說他勤政愛民有些說不出口,說他昏庸無道則是妥妥的昧良心,實在不好評價,

  孝,仁和宣三個字都有道理,又都不是那麼準確,最後李德裕和老裴一起支持用孝。善事父母曰孝,尊仁愛義曰孝,先意承志曰孝,德加百姓曰孝,繼志成事曰孝,幾諫不倦曰孝。

  表弟孝順父母,不擾百姓,繼承先帝遺志,能聽臣子諫言,都算準確,只是無法體現他的武功,那便要在諡號中加個武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