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兵日記 作品

第19章暗戰


                 高原廣闊,但要走下高原並不容易,要繞過高山絕壁和水源匱乏的不毛之地,真正能走的路線只有三條。

  一條是從邏些城往西北,經大小勃律去往蔥嶺以西(往南可至天竺),遙遠難行,人煙稀少。

  一條是邏些城往東,經高山峽谷可至大唐劍南(四川),這條路更難走,崇山峻嶺,十分兇險。

  第三條是自邏些向北到青海湖,往北可去河西,往東過赤嶺(日月山)至湟水谷地,再往東便是蘭州與河州,渭州,秦州,直到鳳翔和長安,相對於另外兩條,這條路最好走,人口密集(唐蕃古道,文成公主進藏路線),六百里長的湟水谷地更是風水寶地。

  當年站在吐蕃的角度,往西是大唐的安西都護府地盤,往東是大唐劍南西川,往北是河西隴右,三條路全被大唐堵著。

  而站在大唐的角度,劍南西川不用說,自然不能讓百姓被劫掠。大小勃律直接關係到絲路的安全以及大唐對蔥嶺以西諸番國的影響,也不能讓。至於湟水谷地,拿不下這裡,整個隴右和河西都不安全。

  這條大河谷不但位置重要,而且氣候溫潤,土地肥沃,適合耕種放牧,能提供戰馬和軍糧。所以一直是歷朝歷代的必爭之地,但凡能拿到就不會撒手。(唯一一個例外是北宋,拿到手又送出去了)

  大唐佔住就能把吐蕃堵在高原之上,吐蕃拿到就能隨時威脅隴右和河西,所以從高宗時開始,雙方在這裡反覆的拉鋸廝殺。

  到玄宗天寶年間,隴右河西等軍鎮對吐蕃取得連續大勝,天寶八年石堡城之戰後,吐蕃被徹底鎖死,就剩最後一口氣。

  僅過了六年,安史之亂爆發,隴右河西兵馬調回參加內戰,吐蕃猛虎下山,一口氣衝到了長安……

  風水輪流轉,大唐在七十年後又站了起來,雙方又回到當年的位置。

  論坎力收縮兵力全力防守自家大門口,湟水谷地地形簡單,三面環山,東面開口,一條大河從西向東穿過,地勢相對平坦,論坎力人多勢眾以逸待勞,而且背靠高原,既能得到支援又能隨時撤退。

  大唐經營隴右,竭力輸運糧草,到明年下半年能集結七八萬人過去打一仗,可那時候論坎力一定會拖著打,他能一路退回到青海湖周圍,大唐補給線卻越拉越長,還要一路攻上高原,光高原氣候和後勤就受不了。

  可若是不打,論坎力隨時威脅著隴右與河西之地,永無寧日。

  煩了也體會到了先輩們的痛苦,如今的吐蕃孱弱,可大唐也不是當初的盛唐,當年大唐付出極大代價,多年努力才鎖死吐蕃,這次需要多少年?

  盯著地圖看了好幾天,始終沒有頭緒,論坎力手裡握的是贊普最後一支外援,他一定會萬分小心,沒有必勝把握是不會正面決戰的。

  小玖拿來一份公文,打開一看,是京城的吐蕃使者派人過境,要回邏些城回報贊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