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名赫赫 作品

第534章 大軍北上,再次出發!

 

恰逢這次北上大戰,可以直接與溫越親自接觸。

 

而擔任先鋒,他認為這是一個表現的機會,所以主動請纓。

 

對此,溫越思慮片刻,便點頭同意。

 

至於策應人選,溫越則比較謹慎,讓宣府總兵祖大壽進行策應。

 

兩軍之間的距離不超過四十里。

 

隨後,中軍大部隊跟進。

 

所有計劃都已經確定。

 

三天後,崇禎三年七月十四日。

 

十多萬明軍在寧遠舉行了誓師儀式,正式向錦州進軍。

 

大軍浩浩蕩蕩地從寧遠出發。

 

寧遠到松山堡的距離超過一百里,大軍行動非常謹慎。

 

寧遠總兵劉繼虎率領的前鋒,與策應總兵祖大壽的部隊之間距離不到四十里。

 

而祖大壽軍與中軍大部隊的距離也不到三十里。

 

整個大軍緩慢前行,但彼此之間都保持著一天的行程距離。

 

如果是騎兵快速行進,那麼只需一個時辰或半個時辰就能到達。

 

在這片遼闊的遼西土地上,軍隊如同細流匯聚成江河,他們來自五湖四海,攜帶著各自的輜重,行進在征途之中。

 

主力部隊之後,是無盡的民夫隊伍。

 

他們驅趕著各式車輛,從驢車到馬車,從騾車到人力車,甚至還有駱駝隊,形成了一條綿延不絕的物資補給線。

 

為了確保行軍的順利,前方的敵情每過一個時辰便有一次彙報。

 

道路上,哨騎和身著青綿布齊腰甲、頭戴明盔、掛著令牌、手持令旗的旗牌官們穿梭不息,傳遞著重要的軍令和情報。

 

……

 

第二天,前鋒部隊已經越過了高橋堡。

 

而策應部隊也通過了塔山堡。

 

在前行的過程中,他們遭遇了建虜的哨探阻擊和騷擾。

 

但都被前鋒大軍所擊潰,取得了斬首十餘級的戰果。

 

寧遠總兵劉繼虎傳來的報告中提到,建虜有一部鑲紅旗和鑲白旗約有萬人,以及數千名披甲奴,正全力攻擊杏山城堡。

 

杏山的守將緊急向前鋒求援,形勢十分危急。

 

報告中還特別指出,並未發現攻城的敵軍攜帶紅夷炮車。

 

中軍做出了回應,如果建虜的披甲奴確實只有數千人,那麼可以派遣援軍前往杏山支援。

 

同時,必須廣泛部署哨騎,以防止建虜在杏山周圍設下伏兵。

 

劉繼虎統領的前鋒部隊規模宏大,約有萬人之眾。

 

其中精銳的正兵營騎兵就佔據了三千五百之數。

 

這支騎兵部隊以傳統的冷兵器為主,裝備有馬槊、鏜鈀、騎槍、刀棍等利器。

 

而在熱兵器的運用上,他們偏好使用三眼銃。

 

這種火器在銃身外加裝了尖刺,形似狼牙棒。

 

對於身披重甲的敵人來說,其威力甚至超過了普通的刀棍。


 

此外,劉繼虎麾下還有兩個車營。

 

人數在兩千至三千之間,共有戰車兩百輛。

 

每輛戰車配備二十名士兵。

 

這些戰車採用二輪輕車的設計,前方設有防禦盾牌。

 

下裝有多根長槍,用以抵禦戰馬的衝擊。

 

車上則裝備了大量的火箭和佛狼機等火器,增強了遠程打擊的能力。

 

遼東舊將特別偏愛使用百子銃。

 

這種火器類似於大號的虎蹲炮,內部裝填有數百枚鉛子,射程可達一百五十步,即便是厚實的硬板或甲冑也難以抵擋其威力。

 

因此,在劉繼虎的車營中,百子銃的數量相當可觀。

 

除了炮手之外,隨車的銃手以往多使用火箭和三眼銃等武器。

 

而鳥銃的使用相對較少。

 

然而,自從劉繼虎分配到了一千杆精工製作的青牙軍火銃,以及大量的威勁子藥後。

 

車營中的火銃手數量大幅增加。

 

劉繼虎本人武藝高強,無論是馬背上的戰鬥還是地面作戰,都非常勇猛。

 

他能夠左右開弓,連續射出多支箭矢,有著非凡的悍勇。

 

在中軍傳來允許救援的指令後.

 

劉繼虎毫不猶豫地做出了救援杏山堡的決定。

 

令人欣慰的是,他的部下們也普遍傾向於救援行動.

 

因為他們的家屬多居住在松杏地區,而且近期行軍途中成功驅逐了不少建虜的哨騎。

 

加之中軍大部隊的臨近,這些因素都給了他們不少勇氣和決心。

 

更讓劉繼虎感到鼓舞的是。

 

據情報顯示,圍攻杏山的敵軍僅有萬人左右,披甲奴更是不足數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