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名赫赫 作品

第532章 王鉤的思緒

 

據情報局夜不收的消息:“敵人的火炮可以旋轉和轉動,能夠調整高低,即使重量達到萬斤,僅需數人的力量就能輕鬆推動。”

 

王鉤對清軍這種炮架的具體構造感到好奇。

 

不禁猜測其設計靈感是否來源於騾子拉磨的原理。

 

與此同時,他的內心湧現出一股強烈的豪情,渴望與清軍的火炮營展開一場較量。

 

……

 

“將士們加油啊。”

 

王鉤再次向火炮營的軍士們鼓勁,隨後他的思緒便飄忽不定,彷彿飛到了遙遠的地方。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顯然又在深思火炮營的事務。

 

自從天啟年間加入青牙軍以來,王鉤至今仍保持著對技術細節的濃厚興趣,而對其他事物則顯得漠不關心。

 

此刻,他確實在思考炮兵營及其火炮的相關問題。

 

目前,輜重部門或營部內部有許多火炮學徒,他們在訓練營和炮兵營中學習各種火炮知識。

 

然而,實戰才是最佳的學習途徑。

 

正如俗話所說,練習百日,不如實戰一日。

 

因此,這些許多炮兵學徒,都在隨軍出征,以便在實戰中學習和成長。

 

王鉤此時正在考慮的是藥包的問題。

 

從最初的青牙軍炮兵千總發展到現在,火炮營各個方面都已經非常成熟。

 

火炮營中收藏了徐光啟等人所編寫的重要書冊文獻。

 

這些書籍,無論是炮手還是炮官,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們對矩度和銃規的使用進行了實際操作,並對不同仰角的射程和彈藥用量有了專門的記錄。

 

炮手和炮官必須將這些知識牢記在心。

 

因為在火炮營軍士的技能考核中,上等軍與下等軍的區別就在於這些知識的掌握程度。

 

其實,隨著關外各種相關炮具的逐一打造完成,以及大量的實彈練習,不斷地糾正錯誤。

 

再加上炮鏡和千里鏡的應用,青牙軍的火炮營在操炮技術上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

 

即便是隨便一個火炮學徒,在外人眼中也被視為大師級別的人物。

 

而藥包的使用早已普及,並非新鮮事物。

 

自從青牙軍開始使用定裝紙筒彈藥以來,火炮的火藥也採用了定裝方式。

 

最初使用紙張,後來改為棉布,霰彈丸也同樣使用了彈包。

 

王鉤現在思考的是藥包的材料問題。

 

使用棉布藥包會導致炮膛內,殘留未完全燃燒的殘渣和煙垢。

 

需要用溼拖把清理炮膛,以免炮膛過熱或因微小火星引發火藥自燃。

 

這不僅增加了清理工作,還延長了鐵炮的冷卻時間。

 

王鉤清楚,相比鐵炮,黃銅炮或青銅炮的冷卻時間要短得多。

 

但考慮到成本因素,顯然青牙軍不可能採用黃銅炮或青銅炮。

 

因此,他知道必須在藥包上尋找解決方案。

 

如果能夠使藥包燃燒更加充分,就能減少炮膛過熱的情況,從而大大加快重新裝填的速度。

 

王鉤回憶起不久前的一件事,那時還未出徵,他在房間內不慎引發了火災,幸好及時撲滅。

 

在那次事件中,王鉤注意到了一個現象,房間內的幾匹布料被燒燬,其中包括棉布和絲綢。

 

絲綢燃燒得非常迅速,幾乎不留任何灰燼,而棉布則留下了較多的殘留物。

 

這個觀察給了王鉤一個靈感:既然絲綢比棉布更容易燃燒,那麼是否可以將彈藥的藥包材料改為絲綢呢?

 

不過,當初將藥包從紙質改為棉布時,就已經有不少人私下裡罵他是敗家子。

 

現在如果改用更為昂貴的絲綢作為藥包材料,恐怕會引起更多的非議。

 

這個憂慮在王鉤的腦海中出現,便瞬間被拋之腦後。

 

他才管浪不浪費。

 

大將軍說了,只要能改進火炮,儘管去做便是。

 

帶著滿腹的心思,王鉤隨著大軍前進。

 

……

 

寧遠城,即寧遠衛衛城。

 

始建於明朝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後在清代改稱為寧遠州城,直至後世又更名為興城。

 

根據史料記載,明宣德三年時,寧遠城的周長約為五里九十六步,城牆高達三丈,設有四座城門。

 

到了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又對外城進行了擴建,使其周長達九里一百二十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