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名赫赫 作品

第523章 應對之法何來?

在熊一揚的操作下。

 

京城及其周圍地區,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迅速傳播開來。

 

建虜正在大規模製造重型火炮,包括神威大將軍炮在內的火炮數量已經超過了百門!

 

同時,他們還組建了數萬人的八旗漢軍,其中許多人精通火銃射擊。

 

這一消息在京城中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官員和百姓都在熱議。

 

火器的威力,他們都見識過。

 

之前就在京師外,在平虜伯的指揮下,曾經讓建虜在銃炮戰陣面前吃盡了苦頭。

 

在人們的記憶中,建虜雖然以其兇猛和野蠻著稱,但他們主要依賴的是騎射和冷兵器。

 

如今,他們突然擁有了如此多的火炮和火銃,這不僅意味著他們的文明水平有了顯著提升,也改變了他們在人們心中的形象,這讓許多人心生不安。

 

京城內外的人們對此議論紛紛。

 

有的人難以置信,有的人憤怒地咆哮。

 

許多人認為自己的火器不如對方,大聲疾呼大明已然陷入危機。

 

在京城的西洋傳教士湯若望四處奔走,大聲疾呼:“那些人壯馬撥,箭利弓強,本來就已經比我們強多了,現在他們的火器也足以與我們匹敵,我們的奇技竟然都被他們學去了。

 

“而且,我們所珍貴的西洋大炮,他們不僅有,而且還大量擁有!”

 

也有傳教士也呼籲:“野蠻的韃靼人已經擁有了強大的火器,我們明朝軍隊反而落後了,我們必須儘快鑄造重型火炮,或者購買。”

 

傳教士們的激動情緒源於火器和其他技術產品,一直是紅夷外來者,打開中國市場的重要手段。

 

隨著建虜火器消息的傳播,不僅傳教士們大聲疾呼,就連那些原本低調的親西方派官員也開始活躍起來,他們在朝廷和民間積極響應。

 

在天啟年間,孫承宗曾請求朝廷提供火炮和火銃,他的奏摺和邸報被人們重新翻出來討論。

 

孫承宗曾提議在山海關外設立火藥局,製造槍炮,並向工部請求發放大炮各至少五十尊,以及火銃一萬杆。

 

這說明什麼?

 

建虜大炮不可不防啊!

 

關外火器不足啊!

 

此外,許多官員秘密派遣心腹前往東路,請求平虜伯溫越上書。

 

因為溫越正鎮守關外,且對火器的使用有著豐富的經驗。

 

不久後,平虜伯的消息傳來,他表示:“如果建虜真的擁有百門以上的大炮,那麼我們的炮營就不如他們了,現關外能打五斤以上的火炮數量極少。”

 

溫越的話進一步加劇了京城的緊張氣氛。

 

這意味著關外正遭遇著巨大的安危,若是溫越不能擋住建虜。

 

大明的未來面臨著巨大的威脅。

 

在這種朝野沸騰的情況下,崇禎帝和他的內閣成員也無法坐視不管。

 

崇禎帝連續多日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朝廷會議上,除了繼續任命官員鑄造火炮外,購買西方火器之事,再次被提起。

 

最後決定,派遣欽差,攜帶兵部的檄文南下進行採購。

 

崇禎帝還下令各地督撫,從各地立即運送火炮支援關外。

 

不過,由於山路險峻,遠程運輸困難。

 

這些火炮至少需要幾個月,才能運到。

 

而為了關外的防務,朝廷先派了一部分神機營過來。

 

……

 

而在京城之外,溫越得知建虜那邊的消息後。

 

立即召集將領們在將軍府的議事大廳商討對策。

 

參謀司由趙率教擔任大使,祖柏、祖季、張大春、鍾大成、馬名、王鉤等人擔任副使。

 

在參謀局下又有作戰科。

 

作戰科則分為幾個部門。

 

分別研究對抗建虜、北虜、流寇、山匪等不同敵人的戰略。

 

在東虜作戰大廳,這個寬敞的廳堂裡,參謀和贊畫們忙碌地穿梭其間。

 

大廳左側擺放著臨近關外附近的滿套兒等塞外的沙盤地形。

 

右側則是建虜的沙盤地形圖。

 

還有幾面牆上,掛著巨大的地圖。

 

在這個軍事會議上,除了參謀司的主要官員外,謝不冬、吳春章、沈其士、雷病顯、黃金英、應盡乙等重要人物也出席了會議,還有一些資深的贊畫,如宋潮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