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名赫赫 作品

第365章 想不通的袁崇煥

溫越點頭道:“嗯,率教做事我還是放心的。”

這時,張合城又像是想到了什麼事情一般,一拍腦袋。

“哦,卑職差一點忘了,卑職臨行前,曾有各大人的親人家小託卑帶了一些書信過來,盼望大人將軍們,早日得勝。”

說著,張合城取來一個包裹,從裡面掏出十多封書信出來。

跟在溫越外出巡視的張大春等軍官,正好在場,張合城便把屬於他們的書信交給了他們。

這些軍官們急忙接過來,有的人看後歡喜,有的人看後微笑,有的人看後痴痴在原地許久。

溫越看著他們的表情,感慨不已。

******

天啟六年二月二十日。

寧遠城。

寧遠全城呈正方形,共四個門;周長六里八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寬二丈,周長七里八步。

在城牆上面架著許多,炮身巨大,炮口漆黑可吞人的紅衣大炮。

這紅衣大炮威力驚人,袁崇煥能守住寧遠城它們功不可沒。

西洋紅衣大炮運至寧遠之初,同樣被放置在城外的壕溝以外。

但袁崇煥放棄了在城外結寨、與城池互為犄角的陣勢,而將寧遠所轄中左所、右屯等所有兵馬,連同城外的西洋大炮、各種守城器械和百姓一併撤回到城內,城外房屋付之一炬。

重修的寧遠城城牆四角各有一個方形敵臺,三面伸出城外,一面和城池相連,紅衣大炮便放置在敵臺的特製炮車之上。

火炮調轉,火力可覆蓋城牆外270度的範圍;

相鄰城牆角敵臺之間的大炮還可相對射擊城下的敵軍,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後金軍動手鑿城的火炮死角。

但是現在這時。

雄偉厚重的寧遠城外,遍地血痕累累,城池壕溝附近,多是被損毀的盾車和雲梯。

城牆上佈滿傷疤,鑿開的大小穴多達七十餘個,城樓高臺諸多建築已被焚燬,甚至還被因為火燒過了一遍,原本青色的城牆磚被燒得漆黑,讓寧遠城變成了一座黑城。

能造成這樣的原因,不是別的,就是因為前些日子寧遠城的戰況異常激烈。

在開戰之初,後金軍便在離寧遠城五里外橫截山海大道,安營佈陣,切斷寧遠與關內的聯繫,在城北扎設大營。

隨即,努爾哈赤遣被擄漢人入城勸降,被袁崇煥嚴辭拒絕。

並且,袁崇煥命人向城北後金軍大營燃放紅衣大炮,導致後金軍傷亡不小,被迫將大營西移。

這把努爾哈赤給氣得不行,宣稱打下寧遠城後,必將屠城。

而他說了就做,在第二天立即對寧遠城展開了進攻。

後金軍推楯車、運鉤梯,號稱“鐵頭子”的重騎兵蜂擁攻城,萬矢齊射城上,城堞箭鏃如雨注,懸牌似蝟刺,壓著城內的明軍抬不起頭來,傷了不少明軍。

而城內的明軍同樣不甘示弱。

袁崇煥命發紅衣大炮以及所有火器,又“急束薥秸,灌脂,滲以鋴藥,燃之,用鐵鉤投下”,殺傷了大量攻城的後金兵。

又有多名將領的浴血奮戰,左輔率軍民依託堅城,死戰不退;滿桂率軍應援,銃炮齊發,藥罐、雷石齊下,後金軍死傷累累。

努爾哈赤命移兵攻城南,以楯車作掩護,在城門角兩臺間守禦薄弱處鑿開兩丈見方的大洞四處,寧遠城危如累卵。

袁崇煥在緊急關頭,親自擔土搬石,堵塞缺口,血染戰袍,仍鎮定自若,督率軍民縛柴澆油並摻火藥,用鐵索垂至城下燃燒;

最後又選健丁五十名縋城,用棉花火藥等物將抵近城下的後金戰車盡行燒燬。

這一戰戰至深夜,後金軍攻城不破,於是迫不得已無奈收兵。

而這一戰也讓袁崇煥的堅守城池之心,有所動搖。

怕守不住城池的他,立即給守在其他地方的明軍傳信,要求不管用什麼辦法,都要襲擾後金。

守覺華島的祖大壽便率領騎兵突襲一些地方,引得作為後備軍的正紅旗所部注意力。

正好給了溫越突襲大沙堡的機會。

而就在溫越突襲大沙堡的當日,努爾哈赤和袁崇煥又一次進行了激烈的交火。

雙方激戰一天,從早晨到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