兇名赫赫 作品

第49章 山海關內

洪武十四年,中山王徐達奉命修永平、界嶺等關,帶兵到古渝關時,發現古渝關並不能控扼之要。

所以於古渝關東六十里又重新移建了一個關隘,因這個關隘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

山海關向北是遼西走廊西段,地勢險要,為古碣石所在地,所以史家又稱其為“碣石道”。

它距離京城大約只有280千米,而且兩地之間的地形以利於騎兵衝殺的平原為主。

正因為山海關的特殊地理位置,關乎明王朝京師的安全,所以,山海關是明長城的東北最重要的關隘,認為是明長城東端起點,從明朝中後期開始,山海關逐漸贏得了“天下第一關”的稱號。

而“天下第一關”中所謂的“第一”,不僅指山海關地處萬里長城最東端,更表明了它是“邊郡之咽喉,京師之保障”,有著扼守遼西走廊,護衛華北平原的重要地理價值。

為了重視山海關的防禦修建,它從朱元璋的洪武時期便開始修建,經過成化、嘉靖、萬曆、天啟四朝修築,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前後用二百多年的時間,已然建成了七城連環,萬里長城一線穿的軍事城防系統。

山海關說是關隘,但其實它是一座小城,周長約4千米。

整個城池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全城有四座主要城門,並有多種古代的防禦建築,是一座防禦體系比較完整的城關,以箭樓為主體,輔以靖邊樓、臨閭樓、牧營樓、威遠堂、甕城、東羅城等威武雄壯的建築。

明末女將軍秦良玉曾經就有一段時間鎮守過山海關。

崇禎晚期,李自成與吳三桂也在這裡激戰過。

不過那是後面的事情了,現在鎮守在這的是遼東巡撫王化貞以及經略熊廷弼兩人。

此時,兩人正站在圍牆上,看著外面的驅趕大明百姓前來叩關的三四萬的後金軍,臉色難看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