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10 作品

358 我會青出於藍勝於藍

  於是,他第一次成功收穫了來自“錢先生”的欣賞認可之色。

  此刻,駱觀臨再看向那幅字,整個人的氣場都變得平易近人許多。

  見得此狀,常歲寧忽而有些好奇地問:“說來,先太子便是出自褚太傅門下,自幼得太傅教導,不知先生如何看待先太子其人呢?”

  駱觀臨的視線從字上移開,皺眉看向她:“看待?”

  常歲寧不解——有什麼不對嗎?

  駱觀臨抬手向高處揖了一禮,肅容道:“先太子殿下自稚弱少時起,便敢為大盛提刀而戰,以其身護衛大盛疆土黎民,以其志力行利國利民之道!其功恩成就之高,豈是區區在下能夠評斷‘看待’的?”

  常歲寧含笑抬眉:“這樣啊。”

  見她這幅毫無敬意之態,駱觀臨擰眉,拿教導的語氣道:“先太子殿下去時,大人年紀尚小,不瞭解這些也是正常。但大人須知,現如今大人尚能安坐於江都,除了大人之能,亦有先太子殿下當年留下的先人餘恩。”

  說到最後,駱觀臨語氣裡不覺間有了一絲傷懷。

  當年先太子年少正盛時,他尚且是個外放的小官,但彼時他已知曉,當今儲君年少英才,文治武功兼備,已有賢明之象……

  當時他和許多人一樣,都因為這位儲君而對大盛的未來懷有莫大希冀,他竭力治下,幾經調派升遷,終於踏入了京師朝堂,卻在不久之後,接連遭遇先皇與先太子先後崩逝的噩耗——

  彼時之感受,像是在伸手最接近曙光之際,卻陡然墜入昏暗。

  駱觀臨的聲音低下來:“只可惜天妒英才,未肯替大盛續命……”

  也未曾給他施展抱負才能,成全他心中君賢臣明之盛願的機會。

  實則,他知道常歲寧那日在城樓之言並非假話,她說大盛的衰敗罪不全在明後,而是自先皇在位時,便已有積病,此言的確是事實……也正因此,先太子殿下未及登基便早逝,才是許多人心中痛惜之事。

  於是,駱觀臨回首看自己這十數年的經歷與選擇,不外乎是於混沌中掙扎摸索而已——

  和大多曾歸心先太子的官員一樣,他也曾選擇與明後站在一處,試圖廢除昏君李秉,但他最初並不曾想到,這一切只是明後奪權的手段,她設下了局,哄騙了世人和他們。

  待他意識到真相時,明後大權已握,大勢已成,她以【儲君尚幼,國局飄搖,不可重蹈李秉覆轍】為由,從監國攝政而一步步登上皇位,當那些本該輔佐幼帝登基的大臣們齊齊跪下山呼萬歲時,駱觀臨生出了被利用瞞騙的憤怒。小說

  或存此“恩怨”在先,他待女帝的不滿更勝過他人。

  而隨著女帝屠殺異己的手段久不止息,上至李氏宗室,下到手握兵權的藩將皆遭到血洗,他與女帝的政治所向徹底出現了根源上的分歧,這不滿便愈發不可收拾。

  他開始堂而皇之地表達對女子當權的不滿,直到被貶謫出京。

  在他對當今朝政的怨憤達到了巔峰時,遇到了徐正業,他在這混沌無望的掙扎中,再一次選錯了人和路。

  他曾無數次想,倘若先太子殿下不曾早逝……

  但這世間沒有“倘若”,他也無意藉此為自己的過失開脫,他只是很難不為那位年輕儲君的早逝感到悲切惋痛。

  呂秀才也不禁嘆息,他尚未步入仕途,對那位先太子殿下早逝的感觸不及駱觀臨深切,但多少也是有一些的。

  看著這拐了彎兒的氣氛,坐在那裡正接受惋惜緬懷的本尊感到了一絲猝不及防。

  常歲寧由衷地道:“這世間短暫絢爛如曇花一現之物,總叫人惋惜,但若長久開著,卻也不見得之後也一定盡如人意。”

  她覺得自己也沒有這般值得緬懷,如今屢屢聽到自己的名號,總覺得好似被世間和世人神化了。

  或許,這與當下的局面也有很大關連,人在水深火熱中,總盼望有神明來救,而早早離世的她,恰巧很適宜被當作神明的化身來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