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 二五仔和獻俘大典

  技藝精湛的樂師如錦衣衛一樣跑步行進在御道上,手持各式樂器,跑到錦衣衛處,分為兩列,在御道左右兩側,緊挨著錦衣衛的隊伍,往後站。

  接著,官員陸續就位。

  首先是負責大典的鴻臚寺和禮部官員,有兩位高大魁梧的官員,擔任贊禮官員,站在午門前,東西相向而立。

  六部及在京主要官員數百人,以及在京城的一些番邦使者在午樓前,御道之南,按照文武分為兩排,文臣在東側,武官則在西側,像上朝一樣排列。

  官員之後是負責獻俘的將士。

  負責安保的錦衣衛、廠衛還有京師三大營的精銳將士,足足五千餘人在午門至東華門之間分列警戒。

  被邀請參加獻俘的里正、鄉紳還有老人的位置要遠一些,在東華道了,只要遙遙的看到午樓。

  至於圍觀的百姓,則就更遠了,他們臉午樓、午門都看不到,只能在西市街那邊。再往前就有廠衛、三大營的將士設立拒馬警戒,不允許他們向前了。

  當天際第一抹晨曦出現,獻俘大典就正式開始了。

  劉牧等浙軍將士押解著四百多倭寇俘虜至東華門,交接給三大營將士繼續押解。

  拉開了獻俘大典的帷幕。

  三大營的將士押解著四百多倭寇俘虜從東華門走出,一個倭寇一個鐐銬,浩浩蕩蕩數百米。

  街道兩邊看熱鬧的老百姓圍的裡三層外三層,密密麻麻,數不勝數。

  看到三大營的將士押著倭寇俘虜走出,圍觀的群眾頓時沸騰了。

  倭寇俘虜穿著紅衣囚服,帶著紅帽,準確的說是赭衣,並不是影視劇中常見的白色。

  之所以用赭衣做囚服,其實很簡單,因為囚犯還不配用白色囚服。

  隋唐以後,服飾顏色被賦予的等級制度高度強化,你是什麼身份,那就穿什麼顏色的服飾,不能亂穿,亂穿就可能僭越,這是犯法,要受懲罰的。比如,五品官可以穿紫袍,六品官及以下的官員穿紅、綠衣袍,而皂吏只能穿青色,平民百姓則只能用白色,所以才有白丁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