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調令

  雖然自己來自於現代,有數百年的歷史經驗積澱,但是領兵打仗,只有這些遠遠不夠,還跟本人的天賦息息相關,在行兵佈陣的武略、捕捉戰機的嗅覺、臨陣決斷的果斷、所向披靡的武勇等方面,自己不如這個年代的很多人,張經、胡宗憲、戚繼光、俞大猷、唐順之、譚綸、湯克寬、盧鏜李天寵等等,隨便拉出來一個,都比自己能打,甚至很多人都能吊打自己。

  但是,這些比自己厲害多的牛人,一直用了十多年的時間,直到嘉靖四十五年,才基本肅清了倭患。

  在冷兵器戰場上,多自己一個不多,少自己一個不少,自己帶領兩千浙軍,改變不了抗倭大局。

  可是,如果說火器,那自己可就得叉起腰來了。

  毫不誇張的說,對火器的理解,對火器的戰法,對火器的運用等等,這個年代,無論大明,還是歐羅巴、不列顛諸國,沒有誰能超過自己。

  雖然自己對火器的理解和運用,在現代也就是弟弟,但是在這個年代,絕對是先知級別的了。

  火器對冷兵器,絕對是降維打擊,潛力巨大。當年鴉片戰爭時,英國以四十七艘艦船、四千陸軍就打的四億多人口的清政府割地賠款求和,可見一斑。

  自己帶領全副火器的兩千浙軍,以遠超這個年代的火器運用之道,加入抗倭之戰,朱平安有信心打出一番成績,淋漓盡致的展現火器的戰爭潛力,影響這個年代明軍對火器的態度,進而改變抗倭大局,提早肅清倭患。

  另外,當前是冷兵器向熱兵器過渡的關鍵時代,把握住了機會,種花家就能龍騰四海,國運連綿,把握不住機會,落後就要捱打的悲劇就會重演。

  所以,為了自己,為了大明沿海百姓,為了種花家,自己都必須堅持火器之道,這不僅是自己的機會,也是種花家逆天改命的一個機會。

  朱平安目光堅定,毫不妥協。

  張經看了朱平安一眼,翻身上馬,其他人也都跟著翻身上馬,準備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