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出來吧,刺刀

  所以說,這是無解的!

  認錯吧,朱平安!提早回頭,還能上岸!冥頑不靈,戰場完蛋!

  這是眾人共同的心聲。

  “回大人,解決這個問題,我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是繼續加大火器威力,提高火炮數量,增加火炮子銃數量,增加火銃子銃數量,提前裝填好子銃彈藥,提高火炮和火銃裝填效率,利用火器最大程度殺傷敵人。”

  朱平安緩緩回道。

  現在浙軍只有二十門新式便攜火炮,浙軍操練的時候,幾個營輪流使用火炮。

  不是朱平安不想快點提高火炮數量,而是浙軍只有張鴻一個專門的火炮匠師,劉金只是參與過火炮炮身澆鑄而已,本質上還是冷兵器匠師,只能幫張鴻打下手;這二十門火炮還是張鴻和劉金還有他們的學徒不眠不休日夜奮戰的結果,這還是在利用碗口銃等火炮基礎上回爐鍛造而來。

  這二十門火炮已經把碗口銃等舊有火炮消耗完了,之後就要從零開始了。

  全手工製造,千錘百煉,反覆捶打,炮管成型後還需要用鑽子把炮管裡面打磨圓滑......

  劉金他們用了十來天的時間,也才不過將兩門小火炮鑄造的初具雛形而已。據劉金說,至少還要五天時間,這兩門小火炮才能下地試炮。

  當然,隨著劉金他們更熟練一些,學徒本領掌握的更多一些,效率也能提高一些。

  這批新炮都是劉金利用朱平安傳授的火炮倍徑技術,改良而來的,從外形上看炮管比碗口銃細長,炮壁也比碗口銃更薄一些;從效果上看,這批新火炮的射程、射擊精度還有威力都比碗口銃提高了一倍不止;而且,由於在炮身上加了鐵箍,火炮炸膛的情況也減少了很多,雖然依然不能杜絕。

  其實劉金他們第一批利用就火炮鍛造出來了二十二門火炮,有一門火炮在試炮時就炸膛了,還有一門火炮在操練中,由於頻繁開炮,炮管過熱炸膛了。

  幸運的是,兩門火炮炸膛只造成了三名將士輕傷,未造成嚴重後果。

  相對於火炮還有火銃而言,子銃的鍛造難度就小多了,冷兵器匠師都可以協助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