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 炮步協同,勇紀陣現

  眾目睽睽下,水一潑到棉甲上,便嘩嘩流了下來,像是潑到了油氈上一樣。

  “諸位大人請看。”朱平安請張經等眾人上前查驗棉甲。

  “竟然防水?”眾人查看棉甲,發現棉甲幾乎未溼,難以置信的張大了嘴巴。

  “這就是我們浙軍研製的棉甲,刀劍無傷,弓箭可防,下雨不透,黴鬒不爛,鳥銃也不能打傷。若是戰鬥激烈,棉甲被利器、火器破壞,只需要更換壞掉的部分即可。披膊壞了換披膊,甲袖壞了換甲袖......”

  朱平安繼續向張經等人推薦道。

  “不錯,棉甲大有可期,你們浙軍有多少熟練製作棉甲的工匠?”張經問道。

  “我浙軍裝備營的將士大都可以熟練製作棉甲,另外棉甲工藝簡單,一個鐵匠經過數日培訓便可熟練掌握棉甲製作工藝。”朱平安回道。

  張經聽後,點了點頭,“回頭我組織一批鐵匠來你們營學習棉甲製作方法,你們可不許藏私。”

  “總督大人放心,我軍絕不藏私,定會傾囊相授。”朱平安保證道。

  “很好。”張經點了點頭,棉甲比方才營內養豬的價值高多了,有了這個收穫,即便浙軍倚重火器誤入了歧途,這一趟巡視也不虛此行了。

  嗯,再看看浙軍火器操練,糾正朱平安的錯誤思想,將浙軍引上正途。

  就當是對浙軍養殖、棉甲的回報吧。

  於是,張經對朱平安說道,“子厚,你們接著操練吧,讓我們看看你們軍是如何操練火器的。”

  “遵命。”

  朱平安拱手領命,吩咐浙軍繼續操練。

  “大人,請坐在臺上觀看。”朱平安引著張經等人坐上了臨時搭起來的高臺。

  張經等人坐在高臺的椅子上觀看浙軍操練。

  在眾人視線中,浙軍一個營的將士陳列在校場上,營長舉起軍刀用力一揮,營中出來二十個將士,每人肩上都扛著一個樣式新穎的碗口銃式的小火炮。

  說是碗口銃,其實跟碗口銃區別很大,炮身要比碗口銃細長一些,炮身上有五道鐵箍,看上去有點佛郎機火炮的感覺,但是卻比佛郎機火炮小巧的多,簡便的多。

  目測每個小火炮大約二三十斤左右,一個人扛著就能走。

  在銃口前端還有兩個虎腿似的支架,支架不是固定死的,還能做一定角度活動,將士扛著小火炮出來後,將小火炮放在地上,調整支架,使火炮斜上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