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出來吧,改良版虎蹲炮

  張鴻聽的一臉認真,聽到這禁不住感慨萬千,大受啟發,連忙問道,“原來製造火炮還有這種說法,怪不得我之前總覺得火炮要麼太重,要麼就容易炸膛,不知比例幾何為最佳平衡。”

  “具體火炮倍徑比例如何計算,我卻是不知,當時看了也未看懂,故而記不得了。不過在書中看到總結,言稱經過無數測試,炮身與炮口的火炮倍徑在22倍左右,威力射程可以達到一個比較理想值。另外,我大明最新、最尖端的一本火炮典籍中記載,‘洋夷有比例推算之法,以炮膛口徑為則。譬如一炮,約定膛口口徑空為一寸,則炮牆近尾處應厚一寸,近耳處厚七分五釐,口邊處厚五分,故自外觀視之,火炮口銳而尾豐。耳之圓徑及耳之長俱應一寸,比例相生作為定率推步......”朱平安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沒辦法他是文科生出身,對於火器啊這些,都是現代時出於興趣,在網上看到的。

  這也虧了自己記性好,勉強還記住了一些,不然怕是更尷尬了。

  “炮身與炮口的火炮倍徑在22倍左右,威力射程達到一個理想值。請問大人,這裡的炮身指的是炮管長度還是整體炮長?”

  張鴻請教道。

  真不愧向紅毛夷偷學過火炮技術的人,這問題問的專業。

  “指的是炮管長度。”朱平安想了想,確定自己沒有回答錯誤。

  “多謝大人。如果火炮倍徑之術確定無誤的話,那可真是一個不得了的技術,炮身多長,威力多大,需鐵銅幾何,這些火炮的關鍵問題就都解決了。以前研製火炮,總覺得火炮越重、炮口越粗、炮身越粗,裝的火藥越多,火炮的威力越大,所以火炮都是炮身粗,炮口粗,卻忽略了炮身長度。怪不得,以前總覺得火炮雖然重了、粗了,可是威力卻不盡如人意,還常常發生炸膛事件,原來火炮並不是越粗越好......”

  張鴻興奮的說道,整個人越說越激動,“這個火炮倍徑技術不得了啊,怪不得紅毛夷他們的火炮比我們好,怪不得總覺得紅毛夷的火炮大小長短有點東西。原來還真有東西啊。當前我大明的火炮都過於笨重而威力有限,城防用炮需得大威力,攻城還有野戰需得靈活便於攜帶,有了火炮倍徑之術,草民就可以在重量和威力之間找到平衡,縮減火炮的重量,提高火炮的威力,大大的改善城防火炮、野戰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