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扼腕長嘆

  朱平安將上虞登陸之倭寇自登陸以來,所劫掠過的地方,包括上虞、昌化縣、於潛縣、翕縣、績溪縣、旌德縣、涇縣等全都按照地理位置標記了出來。說起畫地圖,估計這個時代還沒有誰能超過朱平安,朱平安來自現代,現代地圖不知道超過古代地圖多少條街,整個中國的地圖都在朱平安心中,江浙、安徽更是瞭然於胸。很快,地圖就畫好了,倭寇的行軍軌跡頓時躍然紙上,清晰可視,一目瞭然。

  從地圖可以看出,倭寇自上虞登陸後,向北行止錢塘江邊,開始了第一次轉向,出乎意料的轉向向西,深入內陸,一直向西深入到績溪縣,然後又出現了第二次轉向。昨日倭寇自績溪縣劫掠旌德縣,這個轉向還不明顯,現在倭寇出現在了涇縣,這個轉向從地圖上看就很明顯了,倭寇轉向了,從向西變為向東了。小說

  倭寇變向向北了。

  倭寇怎麼不繼續向西深入內陸腹地了?為何轉向向北了?

  再往北哪些地方呢。

  朱平安將北方的縣府等行政區劃一一填加在了地圖上,寧國府往北是太平府,太平府下轄蕪湖縣、當塗縣、繁昌縣,太平府再往北可就是應天府了。

  應天府?!

  這夥倭寇總不會像歷史上那群五十人的倭寇一樣攻打陪都應天吧?!

  不可能!

  歷史上倭寇攻打陪都應天的,就且只有那一次!應天可不是小縣城,應天可是一座巨城,應天的守軍可不像縣城那樣只有幾百守兵,應天的守軍足足有十來萬呢。從這夥倭寇又是設伏又是突襲來看,他們也是有勇有謀,不會傻到自取滅亡的。

  這夥倭寇最多北上至太平府就該轉向了。朱平安推演了一番後,得出了這個結論。

  就這樣,朱平安一邊訓練浙軍,一邊密切關注倭寇的下一步動向。

  如此又過了兩日,朱平安又收到了一份塘報。

  上一份塘報記載上虞登陸之倭寇入侵了涇縣,這份塘報記載涇縣知縣丘時庸引兵八百追擊倭寇於垾塘。倭寇在垾塘一通燒殺搶掠後,有恃無恐,並未離開,而是囂張的休整,似乎專程等丘時庸引兵剿倭一樣。丘時庸引兵殺來,倭寇以逸待勞,在垾塘交兵,一番廝殺,丘時庸兵馬不敵倭寇,被倭寇殺的節節敗退,死傷數百,丘時庸在心腹護衛下敗退回縣城。此一戰倭寇幾乎毫髮無傷,只有數名倭寇受了些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