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 寡不敵眾

  在同伴們感染下,新參加徵召的青壯也放下了擔憂,挺直了胸膛。

  如此一幕幕,在隊伍中多次上演。隨著行進,隊伍的士氣也在穩步上升。

  在太陽最後一抹餘暉消失在地平線的時候,朱平安一行趕到了事發地——五溪山。

  “縣尊,前面就是叛亂南蠻苗裔盤踞的山區了。南蠻攻破了東南避洪區後,押著糧草,劫持者百姓退回了前面那座山。”一個差役指著連綿起伏的五溪山對朱平安說道。

  五溪山是東南苗裔世代居住的山區,他們在這裡繁衍生息了上千年了。

  朱平安之前看過縣誌,也看過縣衙存檔的資料,這連綿起伏的五溪山區中有一百多大小不一的苗寨,大約有七八萬的苗裔居住在這裡。靖南縣誌將之統稱為“五溪苗”,言其“有名無姓”、“婚姻不必同姓。”

  五溪苗相對發展落後,以農業為主,輔之打獵,只有少量使用耕犁,主要還是以相對原始的刀耕火種方式種植農業,收穫遠不如漢民。五溪苗介於奴隸制與封建制之間,有一百多個部落,也就是苗寨。朝廷承襲了元朝制度,設置了五溪土司,間接管理五溪苗,由五溪苗最大的部落首領擔任五溪苗土司。不過,百餘年來,五溪苗與靖南等地官府以及漢民矛盾不斷,小打小鬧不斷,反叛也是時有發生,一直都是統治隱患。靖南等地官府也出兵平叛過多次,付出的代價和損失不少,但是效果一直都不理想,靖南的一任知縣還死於一次平叛中。所以,這些年來,各地與五溪苗接壤的官府都視五溪苗為燙手山芋,能推則推,輕易不沾手。五溪苗多數處於靖南境內,各地官府也都將這燙手山芋推到靖南,使得靖南就成了冤大頭......

  朱平安估計南蠻苗裔之所以這個時候叛亂,也是因為洪災,他們難以為繼。

  劉典吏是靖南縣衙兵房典吏,本身也是武勇之人,他看著軍容整齊的青壯和差役,信心十足的向朱平安請命道,“縣尊,我去喊話,讓叛亂南蠻歸還劫走的糧草和百姓,並令他們土司自縛出山謝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