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 出來吧,密摺

  朱平安很早就想將始於康熙晚年盛行於雍正朝的密摺制度,引入到這個朝代了,不過一直沒有機會,現在正好趁這個機會,將密摺制度提了出來。

  清朝的密摺制度,是朱平安印象很深的一項制度,深刻程度不下於清宮侍寢的翻牌子制度。

  清朝不像明朝,清朝沒有錦衣衛,沒有東廠,沒有這些特務機構,高坐廟堂、深居九重的皇帝是如何掌控朝野上下的?!如何監視臣子?!如何足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如何他們所依仗的主要手段便是密摺。

  通過密摺,他們無需沒有東廠、錦衣衛這些飽受天下詬病的特務機構,也可盡知天下事。有兩個很經典的例子:雍正初年,有一位官員賣了一頂新帽子,愛不釋手,第二天上朝免冠謝恩,雍正便玩笑的對他說,愛卿可不要把你的新帽子弄髒了啊。還有一個官員有一天晚上跟朋友玩“葉子戲”,不知為何葉子丟了一片。第二天上朝,雍正問他昨晚怎麼打發時間的,官員如實回答說玩葉子戲。雍正滿意的笑了,從袖子取出一片葉子,對官員說,愛卿拿回去把昨晚那一局接著玩完吧。官員雙手接過葉子一看,正是他昨晚丟失的那一片葉子,頓時汗流浹背!

  所謂密摺,顧名思義,與明朝相對公開的奏疏,突出了一個“密”字。

  具體操作是:四品以上中央及地方官員以及皇帝特許的一些臣子,親筆繕寫密摺,寫好後,裝入折匣,不經由驛站,派專人送抵京城御覽。折匣只有兩把鑰匙,一把在上奏官員手上,一把由皇帝保管,其他任何人無法打開。這是一個個專屬於皇帝和單個臣子的信息渠道,輻射全國。

  雍正時期,共有一千兩百多名臣子有密摺之權。密摺只規定形式,不限制內容,無論彈劾奏疏還是奇聞趣事等一切聽聞皆可上報。通過密摺制度,皇帝就像開了上帝視角一樣,帝國上下一切風吹草動,盡歸眼中,統覽全局,掌控一切。

  清朝的密摺制度是封建王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達到巔峰的一大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