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吾妄言之,姑妄聽之

  日後倒是可以考慮多來往。

  “徐大人言重了。當初王大人因為誤會,聯合劉大人上疏後,陸續又有十餘份奏疏彈劾平安。所謂眾口鑠金,積毀銷骨。當時場景,很難令人相信平安是清白的。設身處地,怕是平安在場,也會產生誤會。”朱平安毫不在意笑了笑,在提到太平知縣彈劾自己的時候,還為太平知縣辯解了一句。

  如此,顯得朱平安越發大度寬容、君子之風,襯托的太平知縣越發小人。

  徐海等人看太平知縣的目光越發看不上,太平知縣縮在末座,腦袋都快垂到桌子底下去了。

  “那些跟風彈劾的人,不辨真偽,一擁而上,為彈劾而彈劾,其心可誅啊。”徐海很有感慨的說道,“有些人啊結黨營私,便是如此。只要有人牽頭寫了一份彈劾其政敵的奏疏,這些黨人便趁機群起而攻之,輪番彈劾,如此很是容易誤導聖上,令聖上對其政敵產生確有問題的誤會......”

  徐海是有感而發,他是李默的人,他們與嚴黨不合,在京城飽受嚴黨打壓,嚴黨人多勢眾,利用這種群起而彈之的方式,除掉了不少他們的人。

  朱平安點了點頭,歷史上這樣的事情很多,尤其是明末黨爭時尤為嚴重。

  “沉冤昭雪,朱大人有何感想?”徐海問道。

  “感慨倒是有一些。”朱平安一臉誠實的說道。

  “哦,朱大人有何感慨,我等洗耳恭聽。”徐海等人饒有興致的說道。

  “只是一些沒有頭緒、不成熟的感慨而已。吾妄言之,姑妄聽之。其實說來,這次彈劾只是一場誤會而已。平安一介知縣,一場誤會便導致如此興師動眾。若是知府、布政使等封疆大吏或者鎮守一方的總兵大將,也有如此誤會,引起的後果豈非更嚴重,佔用資源豈非更多?!”

  朱平安掃視徐海等人,緩緩說道。

  徐海等人點了點頭,若是封疆大吏產生這種誤會的話,後果可想而知。

  “平安以為之所以產生誤會,歸根結底源自於消息不通暢。”朱平安說道,“若是消息渠道通暢,若我靖南之事可以如實、及時上稟,想來也不至於產生此等誤會,累的諸位上差興師動眾,從京城跋涉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