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糧食隱患

  劉夫子拱手說道,他比較擔心糧食問題。歷史上老百姓造反,多是吃不飽肚子,活不下去,走投無路了才造反的。比如,三國時期的黃巾起義。

  “是啊縣尊,這就跟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是一樣的道理。”

  劉夫子一提到糧食問題,其他人也都深有同感,同樣擔心糧食問題。

  他們之所以都這麼擔心糧食問題,是因為他們都知道縣尊朱平安前段時間為了給守城青壯兌現賞金,不僅將自己個人腰包掏盡了,還將縣衙倉房的一萬兩千石存糧全都摺合銀兩,給大家兌現了賞金。這一事情,整個靖南人盡皆知,人人稱讚皆言縣尊言而有信,對縣尊讚不絕口。

  縣尊這麼做,確實值得稱讚!可是熟料想,現在遭水災了呢?!災荒之年,糧食可就太重要了。縣尊將倉房存糧摺合銀兩給大家兌現賞銀,那倉房的糧食豈不是......沒有了?!現在正是用糧的時候,大家如何能不擔心啊。

  “大家不必擔心,錢先生,你給大家說下現在倉房還有多少存糧。”

  朱平安知道大家擔心什麼,淡定的微微笑了笑,對一旁的錢典吏說道。

  “諸位,我們縣衙倉房目前共有存糧兩萬石。”錢典吏是眾人之中唯一不擔心糧食的人了,在朱平安話音落後,錢典吏上前一步,對眾人說道。

  “什麼,兩萬石?縣尊不是把倉房的存糧都摺合銀兩給守城青壯兌現賞銀了嗎?”眾人聞言,一個個驚訝的張大了嘴巴,驚喜之情溢於言表。

  之前靖南倉房經過多年積蓄,也才積攢了一萬兩千石糧食。他們本以為倉房已經沒有存糧了,沒想到竟然有兩萬石存糧。一石糧食約合150斤左右,兩萬石稻穀也就是300萬斤。對於一個郡縣來說,兩萬石存糧是一筆很大的數字了。一般來說,縣衙倉儲存糧一萬石便已經達標了。倉儲存糧兩萬石,能做到這一點的郡縣,都是哪些成名已久的大縣,整個大明都超不過五十個。

  “錢先生,真的假的?”

  幸福來得太突然了,驚喜過後,眾人又不免有些懷疑,不太敢相信。

  “這豈有假。秋收後,縣尊言積穀備荒,趁著稻穀充足而便宜,令我倉房採買了兩萬石稻穀,儲存進倉房,作為縣衙的儲備糧,以備不時之需,防患於未然。半個月前,連陰雨剛開始,縣尊便吩咐我倉房做好防洪防澇準備,我等按縣尊吩咐,做了充足的準備,毫不誇張的說,我倉房在這次洪災中未損失一粒稻穀。”錢典吏信誓旦旦的對眾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