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一千零二章 趙文華的驚慌

  在這個時候,趙文華為了幫助義父嚴嵩重新贏回聲譽和信任,更為了他自己,想到了一個辦法。

  在趙文華“看來”,朝堂上的那些官員以及無知仕子們之所以謾罵義父嚴嵩無能,對義父嚴嵩說三道四,那是因為他們不瞭解義父,全都是道聽途說,以訛傳訛,他們根本不知道義父為聖上、為國家做了多少貢獻。義父嚴嵩輔佐當今聖上,可謂殫精竭慮、鞠躬盡瘁、智計百出、碩果累累。

  所以,趙文華就向嚴嵩建言,建議嚴嵩將主持朝政以來的,向聖上進獻的揭帖密札中,選取可以公諸於世的、成績顯著的、善政善舉的,刊發刻印出來,公諸於世,讓列位臣工和仕子學生,知道事情的真相,明白義父嚴嵩作為內閣首輔的成績和偉大,瞭解義父嚴嵩在他們不知道的背後做了很多不為人知的好事。這樣以來,他們就不會再說義父嚴嵩無能,不會再罵義父只會諂媚聖上,不會再對義父嚴嵩說三道四了。

  所謂揭帖密札,是閣臣所特有的一種文函。這是除了奏疏之外的,一種非正式的公文,閣臣們常常通過揭帖密札向聖上,就軍國大事,提出自己的個人建言,供聖上參考。

  當時嚴嵩聽了趙文華的建議後,對趙文華很是讚許,著實誇獎了一番,當場同意了趙文華的建議,親自將刊物賜名為《嘉靖疏議》,將《嘉靖疏議》的篩選、刊印示意交給了趙文華。

  趙文華很快就將《嘉靖疏議》刊印了出來,京城郎官以上的官員都收到了一套,太學裡也發了數十套傳閱。一時間,《嘉靖疏議》成了京城炙手可熱的書籍,成了京城的一件盛事,沒有收到書的官員紛紛強烈要求,科道官員、地方官員也都登門求書,盛情難卻,嚴嵩就讓趙文華又加刻了百餘套贈送群僚。

  這本書作用很大,一時間,嚴嵩的聲譽好了很多,朝堂也都穩定了。

  嚴嵩為此,盛讚趙文華多次,趙文華為此得意不已,視為平生得意之作。

  可是,萬萬沒想到,這本《嘉靖疏議》竟然被楊繼盛列入到了第三大罪中,還成了關鍵證據。

  現在,趙文華冷靜下來仔細一想,額頭後背霎時間浮現密密麻麻一層冷汗,他不得不承認,這一套《嘉靖疏議》確實有冒天之功、與聖上爭名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