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五百七十四章 宿命

  好吧,終於進正題了。

  朱平安看著要長篇大論的馮保,默默的打起了精神。

  “事情是在一個月前......”

  馮保陷入了回憶,然後緩緩的敘述了起來。

  隨著馮保的敘述,朱平安也漸漸理清了馮保愁悶的原委,還真是說來話長。小說

  在一個月前,馮保因為聰明穎悟、在殿前做事細心,又兼在內書堂時表現不錯、書法頗佳,被嘉靖帝身邊的大紅人,如今的司禮監事兼總督東廠的黃錦所賞識,提拔到了文書房。

  內書堂相當於大明的太監學校,這是朱元璋的孫子,宣宗朱瞻基在宮裡設立的機構。內書堂選取宮裡十歲以下的小太監數百名,由司禮監秉筆任校長,請翰林院的人來講課,教授這些小太監讀書寫字,明古今、通文墨。

  馮保當初入內書堂,就是被當時為司禮監秉筆的黃錦收入的,當然黃錦收入內書堂的小太監也多了去了。

  明朝宦官有數萬之眾,機構也是繁多,宦官機構主要有十二監四司八局,俗稱二十四衙門,而司禮監則是二十四衙門中權勢最大的一個機構,就像外廷的內閣一樣,權力不下於內閣。

  明朝太監的夢想就是進入司禮監,就跟官員想進入內個一樣。

  一個月前,馮保被賞識提拔到的文書房,在內廷宦官心目中地位就跟外廷的翰林院一樣。司禮監下屬的機構有文書房、內書堂、禮儀房、刻印房等若干機構,其中文書房如外朝的翰林院。

  翰林院是儲相之所,內閣大臣往往都是從翰林院出任;內廷的司禮監也是一樣,宦官要想升入司禮監,也都要在文書房歷練一番。凡宦官升司禮監者,往往由文書房出任。選入文書房的小太監,就相當於翰林院中的翰林、庶吉士了。

  外廷通政司以及京官還有各藩王的奏本等,送入皇宮,都是送到文書房。內閣大臣的票擬,皇上的聖旨、諭旨都是通過文書房上傳下達的。

  這就是內廷的翰林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