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四百七十八章 三封奏摺,命運異否

  另外準侄女婿朱平安也是一個問題,這是大明朝迄今為止最年輕的狀元郎,又早早的入了翰林院,聖上還傳旨召見過朱平安,當場賞賜官升一級,這是在聖上面前都掛過號的。就這麼葬身大海,也不好交代......

  臨淮侯摩挲著桌子,頭痛不已。

  在臨淮侯面前的桌子上有一個托盤,托盤上放著一根金簪。這根金簪是搜救船隊在一個浮屍大海的海盜脖頸上發現的。因為金簪上有個“李”字,所以水師在搜到這根金簪後就上交給了臨淮侯。

  臨淮侯認得這跟金簪,金簪上的“李”字是老三家商鋪常用的暗記,這種做工的簪子,只能是他的侄女李姝所配。也是因為這跟金簪,臨淮侯才斷定李姝葬身大海了。

  臨淮侯似乎都能想象海盜襲來時,李姝拼死反抗,用簪子紮了海盜脖頸,最後和海盜同歸大海的場景。

  除了這根金簪外,臨淮侯面前的桌上還有一根腰帶。這腰帶就是朱平安所繫的那條腰帶,也是在那個海盜身上發現的。也就是根據這跟腰帶,臨淮侯斷定朱平安也是很不幸的葬身大海了。

  臨淮侯在沉思了片刻後,起身走到舷窗前。將桌上的金簪還有腰帶一併丟入了大海。

  “若老三問起,就說姝兒在風浪中失蹤,同時失蹤的還有朱平安朱大人,水師搜救一無所獲。”臨淮侯關上舷窗後,對跟隨自己多年的管事吩咐道。

  臨淮侯將斷定李姝和朱平安葬身海底的金簪和腰帶丟進了大海,將他們兩人描述為失蹤。

  葬身大海。意味著再也沒有其他可能了,生命終結在了海底;失蹤,則是意味著還有其他可能,包括生還的可能也是有的。

  如此一來,有了希望,給老三也好交代,老三也不至於.....

  “您放心老爺,下面我也會交代好的。”管事點頭應下,舉一反三。

  “嗯,你辦事我放心。”臨淮侯滿意的點了點頭。

  此刻水師海上剿匪的消息尚未傳至京城,不過京城內卻是一點也不安生。前兩天,朱平安的那封揭露殺良冒功的奏摺在京城激起的漣漪尚未平息的時候,京城又有兩封奏摺濺起了更大的漣漪。

  其中第一封是巡按雲貴御史趙錦,在千里之外的雲貴遣人送來的,這封奏摺直指當今首輔嚴嵩,不是拍嚴嵩馬屁而是彈劾嚴嵩。

  “臣伏見今年正旦日食災異非常,又山東淮徐間連歲大水,四方地震疊見章奏變不虛生必以類應,臣愚謹以天意驗之人事......首輔嚴嵩怙寵張威,竊權縱慾,事無鉅細,罔不自專,假刑堂以行其愛憎,任情生殺予奪,一概以賄賂之厚薄為轉移,群小得志,廉恥掃寺......臣願陛下觀上天垂象之顯察,二祖立法之微念操柄之不可使移,思紀綱之不可使亂,將嵩早賜罷黜以應天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