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四百一十五章 朝堂失火,殃及翰林

  “各抒己見,勿要隱瞞,今日所議,朕一概不予追究,弗以言治罪。諸位皆朕之股肱之臣,且暢所欲言,朕且洗耳。”嘉靖帝坐在龍椅上,讓下面的大臣對董威請寬海禁一事,各抒己見。

  在嘉靖帝發話後,下面的大臣們皆是行禮稱遵旨。

  “聖上隆恩浩蕩,吾等沐浴隆恩,當思為陛下分憂。海禁一事由來已久,牽扯眾多,還望諸位務必盡心盡力,開始議事吧。”嚴嵩在向嘉靖帝行禮後,便慢悠悠的看著諸位朝臣,定下了議事的調子,然後看著李默說,“李大人可有高論,還請言之。”

  嚴嵩話音一落,李默便昂首而言:“海禁之制乃祖制,祖宗之法不可變,夫今倭患之亂便是明證,海禁當嚴不當寬,革渡船,嚴保甲,搜捕奸民,片帆不得入海。市舶司亦萬萬不能重開,請寬海禁之言乃大逆不道,董威之徒亦當嚴懲。”

  李默說完,嚴嵩黨羽中趙文華便提出反駁,“李大人所言倭患始於寬海禁,請恕下官不敢苟同。海禁之嚴時,倭寇便已猖獗矣。想來李大人行保甲搜捕奸民,亦是得知所謂倭寇者,真倭數不滿千,皆系漳溫近海賊徒結夥導引也。倭寇之亂非因罷市舶,因閩浙人下海通番得利,聚徒眾盛,遂起狂謀。”

  說到這,趙文華便總結了一句:“市通則寇轉為商,市禁則商轉為寇。”

  聞言,嚴嵩滿意的點了點頭。

  李默黨羽也不甘示弱,很快便用太祖下令海禁的例子再次反駁,一時間殿堂之上爭論不休。

  從海禁、倭寇,慢慢的到了引經據典互相攻訐的地步了。

  看著朝堂上引經據典各自反駁的大臣,嘉靖帝面色不變,饒有興致的聽著底下的大臣們炒作一團。

  這是展現各自實力和功底的時候了!

  這些大臣們引經據典,論的興起,為了壓倒對方,把自己壓箱底的知識都搬了出來,所引的經典也越來越偏,很多幾乎都沒怎麼聽過的經典也被搬了出來。

  到最後,辯論似乎成了偏僻經典的論劍場了。

  嘉靖帝聽的興起,發現有數本經典竟然是自己沒有聽過的,來了興致,於是便寫了一張小紙條,讓隨侍的小太監傳到了翰林院,讓翰林院將紙條上的經典從藏書閣進獻至西苑來。

  當小紙條傳到翰林院的時候,翰林院眾人看著小紙條上生僻到姥姥家的典籍,忍不住想罵娘了,朝堂失火,殃及翰林啊。(未完待續。)

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