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四百零三章 以目代耳

  “唇語者,以目代耳,以看代聽,春秋時魏人耳艾善之......”

  這冊書將唇語介紹了下,而且幾乎還將和唇語有關的資料都彙總到了書冊中,在其中朱平安翻閱到了一個很成熟的關於唇語教學的資料。《永樂大典》就是這樣,它並沒有編寫什麼,而是把各種典籍中有關此事的記載,甚至整本書都抄下來,點明出自何書何卷何人,可以用“述而不作”來形容。

  這處唇語教學的資料是出自一本叫《伶人傳》的典籍,唇語是說書人為了吸引觀眾的一種表演,這種唇語技巧是來自春秋時魏國一個叫耳艾的人,經過了數百年演化總結而來的一個唇語教學資料。

  這本唇語教學很詳細,主要是通過對方面部和嘴唇的移動來破解語言。

  這本書講解的很詳細,所處場合、周圍噪聲大小、當事人的語言習慣、方言、光線、距離等等都是唇語的影響要素,書中也針對此做了不同的應對。在這本書中還列舉了最善於學習唇語的一類人:沉毅、好讀、寡言者最善。

  貌似自己很適合呢,朱平安勾了勾唇角,那為什麼不學呢,藝多不壓身,而且唇語似乎真的很有用呢,光聽著就很高大上的感覺。

  得益於自己差不多過目不忘的記憶能力,朱平安很快就將這卷唇語翻閱完,將書放回原處,在腦海裡對唇語的教學進行總結消化。

  唇語其實並不難,懂的原理後主要就是靠多練,熟能生巧。這套唇語教學資料並不難,朱平安沒用太久就基本掌握了書中所說的唇語的相關技巧。

  儘管朱平安掌握了這套很成熟的唇語技巧,但是卻不能說朱平安掌握了唇語。唇語是一個需要不斷積累聯繫的技能,朱平安只是初入門牆掌握了方法而已,要想真正讀懂唇語,朱平安還得多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