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二百七十四章 晉有馮婦

  本次恩科會試以前,類似的題目也就出過一次而已,不過雖然陌生。但這個截搭題也很簡單。它屬於有情截搭,也就是說前言和後語的意思能連在一起,大家能讀懂意思。

  所以,考生對於這一道題,只是略作驚訝而已。

  這個題目出自《孟子.盡心下》。“晉人有馮婦者,善搏虎,卒為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望見馮婦,趨而迎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悅之,其為士者笑之。”

  看到這個題目。朱平安稍作思索了一番。

  結合了孟子說這些話時的語境,當時齊國遭遇饑荒,陳臻對孟子說:“國內的人們都以為老師會再次勸齊王打開棠地的糧倉來賑濟災民,大概不可以再這樣做了吧。”孟子回答說,再去做的話自己就是馮婦了,然後就把這馮婦的故事說了一遍。

  士人譏笑馮婦什麼?

  朱平安仔細思索一番,從孟子這段話的語氣裡又感到他並不是完全否定馮婦的作為,因為“再作馮婦”實際上得到眾人的擁護,而只是士人們在譏笑他。

  難道孟子竟會因為怕士人譏笑而不再去勸齊王開倉救民嗎?

  再結合一下,當今大明北虜南倭。國內也時有災荒,然後朱平安便明白了出題者的意思。

  於是,研墨鋪紙,在草稿紙上落筆開始做八股。

  “晉人始則改行以從善。終則侚人而失己也。”

  這是朱平安寫的第一句話,是對這篇八股文的破題,這句話的意思是這樣的:晉朝這個叫馮婦的人,起初能改掉他勇猛強悍的行為表現,並且變成好的,善良的人。到後來,為了別人的安全,卻又失去了自己已有的行為風格,再次變得強悍起來。

  這樣破題既高度概括了孟子原話的主旨,又可以引發下文的議論。

  然後朱平安接著往下寫,承題的部分朱平安接著說,馮婦已經變成了一個善良的人了,為什麼還要去打老虎呢?孟子大概就是知道這個故事,才把要他勸齊王打開糧倉救濟災民的事來打比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