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二百五十三章 天子腳下

  不過所幸此時黃河氾濫剛過數日,朱平安所遇到的也只是災民中最先頭的一部分,這一股災民中有威望的長者和村正還算能控制的住災民,災民還算有秩序。

  儘管如此,但還是有不少人對騎著馬揹著包裹的朱平安,發著狼一樣綠油油的光。

  朱平安將隨身所攜帶的肉乾和乾糧分了一多半給了這一股村民中領頭的長者和村正後,便果斷的掉轉馬頭,策馬揚鞭往南走在災民前面,然後折而往東數日,遠遠的繞開受災區後再繼續往北。

  君子不立危牆,此時也容不得婦人之仁。

  只是此後數日,饑民啃食樹皮拔草根的場景一幕幕在眼前回放,先頭的饑民還有樹皮和草根可吃,後面的饑民呢?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也只有親眼見了這種場景,才能理解詩人當時的感慨。

  沿途一直往北,數日之後這種惆悵才漸漸散去,風塵僕僕一個多月時間,經過曲阜、泰安、濟南、滄州,到了天津衛。

  如果說京師是天子腳下的話,那天津衛這裡就是一步遠的地了。當年燕王朱棣在此渡過大運河南下爭奪皇位的。朱棣成為皇帝后,為紀念由此起兵“靖難之役”,在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將此地改名為天津,即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

  天津衛是軍事建制,但此時這裡軍民混雜,但因為扼守京城咽喉,貨流人流量大,也算繁華。

  朱平安進了天津後,便去了驛站,只是失望而歸。

  這裡是天子腳下,驛站繁忙,從京師出來的官員以及從地方去京師述職的官員,已經住滿了驛站,驛站對朱平安這個小小的舉人還真看不上眼。

  “一個小小的舉人還想住驛站,可笑。”一個從地方往京師述職的官員對朱平安奚落不已。

  驛站的官吏也是側目。

  沒必要吧?

  朱平安牽著馬回望驛站,笑著搖了搖頭,然後翻身上馬去找客棧投宿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