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二百二十二章 再赴李家

  兩份契約。一份是買賣田地契約,這是一份真正的但不需要履行的契約,避開了投獻;

  另一份則是佃田契約,大體內容是這樣的:

  立佃約人劉二牛,今佃到朱平安名下某處若干田耕種。議定每年交租幾何,如遇水患乾旱則減租幾何,秋收後按時納租,永遠耕佃,不限年月。悉後無憑,給此布田文約為照。

  鄉民得到第二份佃田契約,非常高興。有了這份文約,名義上投獻土地,實際上還由自己耕種,而且朱平安為了寬慰鄉民特意在契約上增加了“永遠耕佃。不限年月”的約定,這就相當於這份地其實跟是鄉民的沒什麼區別。

  “一般地租是多少?”

  朱平安寫契約的時候問了一句。

  “拾一”

  “二八”

  鄉民們回答不一,回答完後面面相覷。拾一是說收租是十分之一,二八是收租十分之二。通常來說,大明以國家名義堂堂正正徵收的農業賦稅低於拾一,不過成為佃戶的無地農民在此之外向地主繳納錢糧作為地租,通常比國家正當農業稅略高,無良地主則可能拉高到三七甚至五五。鄉民回答不一,應該是因地主而異。

  聽完村民的回答,朱平安在寫佃約的時候。將地租定在了5釐,是村民回答的最低租地的一半。

  這樣低的地租,讓拿到佃約的村民幾乎喜極而泣,對朱平安一再的感謝。

  村民的拜謝讓平白無故得到近百畝良田的朱平安。不免有些臉紅,話說自己平白無故得了近百畝良田還收租,結果對方卻對自己感謝不已,感覺就像範偉當年的那句經典謝謝似的。

  中午吃過飯後,為了躲避送禮及投獻的人,朱平安就斜挎了書包前往上河村離家暫避片刻。

  臨走時。母親陳氏說,若是有人來就說自己複習準備會試。

  “朱老爺來了啊,恭喜朱老爺高中,快請進,外面冷快烤烤手。”

  李大財主家的門房李大叔比以往更熱情,直接拎著小鐵爐子開的門,一開門就將小鐵爐子往朱平安手裡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