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八十六章 某下河朱平安

  “嗯,那就有勞了。勞煩謂之吾父母,言某在外一切安好,府試盤纏也有了,不用家中費心了。”朱平安也沒有客氣,託他們給家裡帶個口信,家裡的錢攢著給大哥成親用吧,不用再擔心自己了。

  “安哥兒至善。”落榜學子稱讚道。

  快到要走的時候,有學子看著朱平安攤在課桌上的四書五經,以及正反面反覆使用的宣紙,感慨的說:“吾等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安哥兒用功遠非吾等所能及也。”

  “吾才智不足,只能多努力了,所謂學如弓弩,才如箭簇也。”朱平安攤了攤手,隨口說道。

  沒想到一言既出,落榜學子書生眼睛都亮了,反覆呢喃道:“學如弓弩、才如箭簇,好句好句,安哥兒大才。”

  呃,看著三位落榜學子佩服的神色,朱平安才後知後覺的發現自己一不小心將清朝袁枚的名句說了出來,但話一出,無法更改了,只得解釋道:

  “非我言也,此乃我道聽途說爾。”

  也不知道朱平安的解釋,這三位落榜學子信了多少,反正最後告別離去的時候,朱平安也沒有看出來。

  送走幾位落榜學子後,朱平安又返回房間看起書來,朱熹做注的四書,讀起來真的很讓人傷腦筋。因為有些批註,很有可能是朱老夫子蹲廁所發力時的靈光一閃;也有可能是朱老夫子閒的沒事幹,對著某句話思索了十天半個月後的頓悟。很多時候,如果不是他寫下來,估計他自己都理解不了,更不用說其他人了。這樣就導致了,奮力科舉的學子書生一邊嘔心瀝血的研究朱熹的版本,一邊用各種語言問候朱熹的家人。

  但不管再傷腦筋,要科舉的話,也得努力平心靜氣的研讀,誰讓他做注的書是科舉參考書呢。

  陽光透過窗,將朱平安染了一身的金黃,在地上、牆上留下一個手不釋卷的影子。